在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强总理提出,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的预期目标在3%左右。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通货膨胀状况来看,各国通货膨胀出现了分化;在这种全球通胀分化的背景下,我国3%的通胀目标具有合理性。以下采用各国的核心(扣除食品和能源)通胀率数据,主要考察德国、日本、美国和我国的通胀状况。
一、从长周期看当前的全球通胀变化
在1976年12月之前,美国和日本的核心通胀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分歧。从1976年12月之前的数据可以看出,日本的核心CPI同比增速高于美国。尽管日美通胀波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日本通胀的扩展幅度大于美国。在1974年11月,日本和美国的核心通胀率分别为24.2%和11.2%,日本的核心通胀率超过美国的两倍。另外,在1976年12月,日本和美国的核心通胀率分别为10.6%和6.1%,日本核心通胀率的持续增加与美国核心通胀率同期变化不大的趋势形成鲜明对比。然而,自1976年12月以来,日美通胀的分化现象基本消失了。日本的核心通胀率普遍低于美国的核心通胀率,并且其变化趋势与美国的通胀变化趋势大体一致。自1976年12月以来,日美核心通胀率出现分化性变化的情况仅发生三次,且差异程度较小。这三次小的差异分别发生在:1997年1月至1998年4月、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以及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
自1997年德国发布核心通胀率数据以来,德国的核心通胀率普遍低于美国的核心通胀率,尽管其变化方式与美国的通胀变化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自1997年以来,德美两国核心通胀率仅有两次出现前者高于后者的情况,且高出的幅度较小。这两次差异分别发生在2015年3月至2015年10月期间以及2023年2月至2023年10月期间(2023年2月至2023年10月期间,俄乌战争期间德国能源紧缺导致物价上涨)。
自2013年1月起,中国发布核心通胀率数据以来,中美通胀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2013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中国核心通胀率略低于美国核心通胀率;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间,中国核心通胀率高于美国核心通胀率;2018年3月至2023年10月期间,中国核心通胀率大幅度低于美国核心通胀率。
自2021年2月以来,美国的核心通胀率已从1.3%升至2022年9月的6.6%(2024年2月为3.8%),呈现出明显的上涨趋势。在德国,核心通胀率从2021年4月至2023年8月期间,从1.1%上升至6.3%。而日本的核心通胀率在2021年4月至2023年1月期间,从-0.9%上升至4.2%。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经济体的通胀水平上升。在此期间,针对中国的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蔓延,一些发达经济体采取了措施阻隔与中国的贸易,增加了贸易成本,而各国推出的供应链措施则进一步限制了中国产品与要素向其他国家的流动。
自2022年9月以来,美国的核心通胀率从6.6%下降至2024年2月的3.8%,呈现出下降趋势。同样地,德国的核心通胀率也从2023年8月至2024年2月期间,由6.3%显著下降至3.5%。而日本的核心通胀率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也从4.2%降至2%。这些数据表明,这些经济体的通胀水平正在下降。一种解释是,在此期间,随着发达经济体进口的增加,中国以外其他国家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得以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发达经济体的通胀压力。
美、日、德等国家的通胀高企现象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在排除疫情因素后,这些国家通胀高企的主要原因可以近似归因于它们所实施的逆全球化政策。逆全球化政策的实施始于2018年6月15日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短期影响了2022年9月美国核心通胀率达到6.6%,长期影响仍在持续中。因此,可以认为逆全球化政策是导致这些国家通胀高企、当前全球通胀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应对全球通胀分化的中国对策
2023年12月1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我们成功顶住了外部压力。外部的压力自2017年全球通胀分化慢慢形成以来持续有所增加;然而,面对这样的压力,我国经济2023年仍然保持了5.2%的增速。在这一实践基础上分析预测,我国通胀走势长期将温和上行并恢复到正常的区间。但我国也面临严峻挑战,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迎接挑战,在原有的国际经济秩序内探索生存之道和发展之道。
(一)逆全球化形势对我国的挑战
当前外部环境呈现出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性上升的趋势。从全球通胀分化的角度来看,美、日、德等主要发达国家与我们存在意识形态、文化、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差异和竞争,甚至对抗。通胀分化的背后反映了各国政治及经济关系的复杂性。上述主要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总体上同步性较高,逆全球化形势对我国的挑战非常严峻。未来我国所面对的逆全球化形势将会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虽然逆全球化的外部环境对国内物价涨幅产生了影响,但这不会改变国内经济向好的趋势,与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国内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国内经济存在的问题的归纳: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
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从本文的视角,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有较大的空间。主要在于中国与主要发达经济体之间的需求相关度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美、日、德、英、韩、意大利和法国等国家与中国的负向统计关系目前已经暂时出现了弱化的倾向:(1)日本在2017年2月至2022年9月通胀分化形成阶段,在中美通胀分化和负相关的大背景下,日本与美国、日本与中国均保持了通胀方面的正相关。(2)英国在2017年2月至2022年9月通胀分化形成阶段,英国跟随美国,美国通胀是英国通胀的格兰杰原因,两国通胀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然而,在2022年9月至2023年10月通胀分化缓和阶段,英国与中、美通胀之间最显著的关系是,英国通胀与中国通胀出现了协整关系。(3)在通胀分化的缓和阶段,美国、日本和德国与中国通胀之间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协整关系。(4)在通胀分化的缓和阶段,韩国、意大利和法国原来与中国通胀之间的显著负相关消失了。
(二)现有国际经济秩序下的中国对策
1.以“进”促“稳”,稳中求进,先立后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一方面,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迎接挑战,以这样的“进”来促进全球化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在原有的国际经济秩序内探索生存之道和发展之道。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2. 把握主要发达国家的系统性活动规律,探索我国经济高水平安全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全球通胀分化视角下,探讨中国的应对之策,根据中央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主要发达国家在现有国际经济秩序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系统性的活动规律。同时,我们也需要探索中国在现有国际经济秩序中发挥更大作用、确保自身经济高水平安全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3.缩小我国通胀率与主要经济体通胀率的差距
缩小我国通胀率与主要经济体通胀率的差距,将我国通胀率保持在主要经济体通胀率区间之内,相比与主要经济体通胀发展态势分化,对我们更为有利。为此,在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强总理提出,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的预期目标在3%左右。在当前全球通胀分化的背景下,我国3%的通胀目标具有合理性。
李连发
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学系副主任。在Economic Inquiry,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China Economic Review,《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出版《中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微观基础研究》等专著。
供稿: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
美编:初夏
责编:度量、雨禾、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