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医疗卫生体系中“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去年,中国在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取得显著进步,这些成就不仅体现在服务的广泛覆盖,还包括对重点传染病的有效防控、医保人均财政补助的提升,以及医保、医疗、医药整合发展等方面,为构建健康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尽管如此,我们还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偏远地区医疗服务不足,以及药品价格与质量、医药创新之间的平衡等挑战。因此,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与发展需持续优化政策,加强实践,以应对新的挑战,确保医疗卫生服务的长期进步和民众健康的持续提升。笔者将结合政策文件对进一步的医改方向提出一些个人思考和建议。
医保系统优化的长期可持续性
在2023年,中国医保系统经历了一系列深刻的改革与优化,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医保全面覆盖实现了显著扩展,人均财政补助上调至550元,极大地缓解了全国14亿人口的医疗压力,尤其对低收入家庭的帮助尤为明显。医保支付方式的革新,特别是病种付费模式的推广,有效遏制了过度医疗行为,提升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及医疗服务的透明度。然而,医保基金的长期可持续性问题依旧挑战重重,特别是在面对人口老龄化和医疗需求日增的压力下。此外,报销流程的复杂性和异地就医结算的不便,以及年轻人退保现象,对医保体系的稳定运行构成了挑战。
首先,为确保医保体系的财务可持续性,关键在于优化医保基金的管理与使用效率。实施诊断相关组(DRG)等医保控费举措能有效促进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通过将疾病分类管理,为不同的诊断设置固定的支付标准,既能避免过度治疗,又能保障患者得到必要的医疗服务。这种按病种付费的方式能够激励医院和医生提高服务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检查和治疗,从而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快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步伐,优化医保资金管理,确保医保基金能够在保障基本医疗需求的同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其次,简化医保报销流程并加快信息化建设将极大提升系统的便捷性和满意度。医保报销流程的复杂性一直是困扰患者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是异地就医的报销流程更是成为了许多患者和流动人口的就医瓶颈。简化医保报销流程,加快医保信息化建设,能够极大提高医保制度的便捷性和患者的满意度。通过建立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互通,可以使得异地就医的即时结算成为可能。这不仅将减轻患者的经济和时间负担,也能提高医保制度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从而增强人民群众对医保制度的信心和满意度。
第三,医保宣传和参保率的提高是医保体系能够顺利运行的基础。加强医保宣传,提倡全家参保,能够有效提高人民群众对医保制度的认知度和参与度。通过推出全家参保和连续参保的年金优惠等政策,不仅可以稳固全人群的参保率,还能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精神,共同应对家庭成员可能面临的医疗风险。这样的政策旨在通过经济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家庭和个人参加医保,从而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全面的参保率不仅可以提高医保基金的筹集规模,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更准确地预测医疗费用支出,为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和长期发展提供支撑。
医疗服务体系的优化与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经历了显著的优化与进步,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能力的大幅提升和医疗信息化的推进,为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地区居民提供了更广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数千家新的基层医疗机构的建立显著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而电子病历系统的普及和远程医疗服务的发展,则极大提升了诊疗效率和服务质量,有效缩小了城乡医疗服务的差异。
尽管取得了这些成就,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仍面临着挑战。首先,医疗资源的地区分配不均衡问题长久以来都是医疗体系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尤其是高级医疗人才和先进医疗设备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而许多农村和边远地区却面临着资源匮乏的现状。这种分配不均不仅影响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加剧了区域健康不平等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增强优质医疗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合理配置至关重要。这需要政府在政策制定和资源调配上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比如建立更为公平的医疗人才培养和分配机制,提高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医疗投入,以及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高级医疗设备的下沉。这样的政策不仅能提高总体医疗质量,还能促进居民健康水平的整体提升。
其次,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医疗需求和服务模式,这对现有的医疗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基层医疗服务领域,如何适应这一变化成为了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继续加大对基层医疗服务的投入,重点关注医疗人才的培养和医疗设备的配置。通过建立健全的培训体系,提升基层医疗人员的专业技能,并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可以有效地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对于促进医疗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均衡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实施差异化的激励政策,可以鼓励优质医疗资源向相对落后的地区流动,从而缩小地区间的医疗服务差距。
第三,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对于满足群众日益多样化的医疗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广慢性病管理服务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连续性和全面性的医疗关怀。例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建立稳定的医患关系,为家庭成员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特别是对慢性病患者而言,能够有效控制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此外,慢性病管理服务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提供定制化的疾病管理计划,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身的健康状况。这些创新服务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不仅能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及性,还能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健康水平。
医药产业的进步与挑战
在医药产业方面,政府通过实施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有效降低了药品价格,缓解了群众的经济负担。但医药产业仍面临创新能力不足、高质量药品供应不稳定等问题。同时,应加强药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监管,确保药品质量安全。此外,加快中医药现代化步伐,发挥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的独特优势,为促进全民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首先,在当前的医疗体系中,高质量药品的供应不稳定性成为了一个显著问题,特别是当部分中标药品出现短缺,或药品质量无法完全满足医疗需求时,这一问题更是凸显。这不仅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直接影响,也对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营带来挑战。原因多方面,包括药品生产和供应链的波动、市场需求预测不准确、以及药品审批流程的复杂性等。为应对这些问题,需要从强化供应链管理、优化药品采购机制、简化药品审批流程等方面入手,确保高质量药品的稳定供应。此外,加强药品质量监管,确保所有上市药品均能达到医疗需求的标准,对于维护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其次,药品创新是推动医疗领域进步的重要力量,但目前药品创新尤其是原创新药的研发不足,成为制约医疗发展的瓶颈。原创新药的开发不仅需要庞大的研发投入,还面临着长周期、高风险的挑战,这对许多药企来说是一个重大考验。缺乏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不足,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为促进药品创新,政府和行业应加大对原创新药研发的支持,包括提供研发资金、税收优惠、以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同时,建立更加高效的药品审批流程,加快创新药品的上市进程,激发药品研发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加快中医药现代化步伐,不仅能够发挥其在促进全民健康方面的作用,还能为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开辟新路径。现代化进程包括中医药的标准化、科学化以及信息化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和服务水平,增强公众对中医药的认可度。此外,加强中医药的研究和教育,推动中西医结合,可以更好地挖掘中医药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潜力。政府应加大投入,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同时通过立法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确保中医药为促进全民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袁野
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经济学系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为健康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研究成果发表于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and China Economic Review 等学术期刊上。
供稿: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
美编:初夏
责编:度量、雨禾、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