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决定着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和发展速度。在新发展阶段,应继续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使之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将其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一、新发展理念引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新发展理念是党中央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精准把握世界潮流趋势的基础上,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高度,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新矛盾,顺应经济增长约束条件的新变化,攻克“中等收入陷阱”与“修昔底德陷阱”的新挑战,而创造性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遵循。它引导我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被证明是科学的思想指引。
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近百年大国兴衰史表明,创新始终是推动国家民族向前发展的关键力量。立足当下,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要求由资源要素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的转化。放眼国际,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力图先行把握引领全球发展的主动权。我国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十三五”期间,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排名从2015年的第29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14位,成为跻身综合排名前30位的唯一中等收入经济体。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彼此相互依赖、相互融合、相互制约。社会系统中各要素间必须保持优化组合,维系动态平衡与良性互动,才能以有序稳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经济总量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愈发凸显。“十三五”期间,党中央统筹“全国一盘棋”,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逐步缩减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纵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发展历史证明,生态兴衰与文明变迁间存在内在统一关系。第三次技术革命伊始,全球经济创新中心普遍由传统工业地区转向生态优越地带,昭示着未来技术变革在空间选择上“绿水青山”的基本要求。党中央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为46.6%,较2015年提升了25个百分点,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82.0%。我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海洋环境状况稳中向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生态系统格局整体稳定。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形成市场经济的深度融合。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逐渐链接为庞大整体,任何国家和民族都置身于世界发展潮流之中同呼吸、共命运。如今,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外资流入国。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和异常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进出口贸易规模和国际市场份额依然双双创下历史新高,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实践证明,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之一。未来我国要在推进更高水平开放的基础上,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程度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根本标志,共产主义致力于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发展。人民始终是支撑发展的主体力量,共享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各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发展的成果理应惠及全体人民。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妥善落实改善民生政策。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易地搬迁摆脱困境,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二、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这一时期的发展主题。政府工作报告在介绍“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时指出:“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促进增长潜力充分发挥。”新发展理念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之间各有侧重、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辨证统一的有机整体。要坚持系统的观点,依照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系统设计,不可囿于一方、顾此失彼,而应统筹兼顾、协同发力。
践行创新发展理念,需以协调破除屏障,完善科技项目和创新基地布局,增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带动作用,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系统。以绿色增添动力,加快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将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化为生产力。以开放拓宽视野,建立高水平国际合作研究机制,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优势,构建更加开放的创新网络体系。以共享激发效能,依托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贯彻协调发展理念,要推动创新引领,因地制宜地培育体现各自禀赋优势的经济发展新动能。要注重生态布局,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的共同治理机制。要联通开放战略,西部地区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地区嵌入“海上丝绸之路”,边境地区深化沿边试验区,把深化区域合作和扩大对外开放联动起来。要实现共同富裕,推动东中西部地区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均衡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需以创新为首要支撑,用新型产业为媒介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以协调为重要途径,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以开放为联动手段,树立“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共赢全球观。以共享为根本目的,树立“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人人共享生态文明成果,人人共建美丽中国。
实施开放发展理念,要增强创新内涵,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出口。要协调内外联动,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筑牢生态底线,谨慎对待高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高资源投入的产业转移。要坚持互利共赢,与世界各国构建广泛利益共同体,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抵御逆全球化风险,实现新的全球经济竞争优势,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和基本支撑。
落实共享发展理念,需注重在创新中共享,把“蛋糕”分好的前提是把“蛋糕”做大、做优。在协调中共享,实现区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社会条件。在绿色中共享,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为共享提供资源环境安全保障。在开放中共享,将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成果广泛纳入广大人民的选择需求中,为共享拓宽范围、提升质量。
张辉
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文化旅游部“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和商务部全球价值链专家。政治经济学专业,独立著作六部;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与《中国工业经济》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八十多篇;主持国家社科重大和教育部哲社重大攻关等纵向课题十多项。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合著)和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论文)等诸多奖项。
供稿单位: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科研办公室
供稿人:张辉
美编:山竹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