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副教授、博导)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最终将本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在6.5%至7%。李克强总理指出,这一预期目标考虑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考虑了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也有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
一、基建投资:稳增长的发力点
考虑到内生投资下行压力未见缓解的现实情况,如何稳增长成了当前政府亟待破题的首要任务。传统内生投资的三大领域为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分化明显,一线房价有泡沫,二三线库存居高不下,但总体仍呈下行趋势,预计2016年将有小幅负增长。制造业投资亦将因地产投资下行、高库存以及出口不善持续下滑。因此稳增长的重任无疑将落在基建投资上。据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基建投资2016年大约要实现20%以上增长,方可实现GDP增长6.5%的目标。
基建投资具备建设高投资、长期稳定回报和社会公益性的天然属性,长期以来都是政府落实国内外经济政策的发力点。在过去20多年来,中国基建资本存量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年实际增速基本上维持在10%左右,但与发达国家比,我国基建的数量和质量仍然差距很大。例如,我国铁路里程在总量上仅次于美国,但人均铁路里程仅为G7的15%,而单位国土铁路平均值仅为G7的24%;我国的国际机场吞吐量发展迅猛,但是我国机场密度较低,不仅低于发达经济体,也低于新兴经济体;我国公路里程在总量上是美国的69%,但人均水平远低于G7,发展空间也很大;我国的管道里程无论从总量还是从人均水平,跟主要经济体相比,差距都很大。据估计,从基建设施存量的数量角度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目前现状的差距还有20多年,从质量方面看,我国基建总体也比较落后,改善空间大。
基建投资,作为我国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战略指引,“十三五”规划将毫无疑问地见证它的又一顶峰期。
二、公私合作模式:公共品供给的新理念
当前时兴的公私合作模式(PPP)也将因为基建投资的高速发展迎来重大的历史机遇。推广应用PPP模式并非一个简单的项目融资,而是一次理念观念的革新,这既代表了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又体现了各方资源共同参与社会建设的市场化趋势。
联合国培训研究院(2000)年将PPP定义为,为满足公共产品需要而建立的公共和私人倡导者之间的合作关系。PPP模式的引进,有助于缓解公共服务供给的资金压力,并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了政府公共部门的效率,这取决于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发挥各自的优势,并明确各自的职能。政府的贡献着眼于提供资金(来源于税收)、资产转让、其他承诺或实物捐助等形式,以及履行社会责任、培养环保意识和提供政治支持;私营或社会部门的作用则在于发挥其在商业、管理、运营和创新方面的专业知识,实现项目的高效运营,部分也为项目提供资金。
英国是PPP模式的先行者,早在1992年便提出了PFI(Private-Finance-Initiative)的概念,旨在通过“公私合作”的方式帮助英国政府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等在内的公共服务领域资金不足的问题。截至2006年末,英国共计签署PPP项目794个,涉及总投资额550亿美元,应用领域涵盖大型交通项目、医疗、教育、国防等。其他PPP模式在全球范围类应用的例子还包括,发展中国国家在1998-2004年间,私营企业在政府不同性质项目中投资占比超过了50%,欧盟在过去20年共签订了1400多个PPP项目,价值2600亿欧元。
PPP模式在中国的大力推进则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这一阶段主要存在两个历史:一方面中国进入城镇化加速阶段,未来仍然需要大规模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迅速膨胀,以往土地财政的模式难以维系,也无力承担大规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开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任务迫在眉睫,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开始大量推出PPP试点项目,掀起了新一轮的PPP项目推广热潮。
财政部2014-2015年共推出了两批共计236个PPP试点项目,首批30个示范项目总投资约1800亿元,第二批206个示范项目总投资约6589亿元。发改委2015年也推出了首批1043个项目,总投资约1.97万亿元。从总体来看,PPP项目已经涵盖了交通、供水、供气、供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环境综合治理、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保障房以及园区开发等多个领域。经过2014年和2015年两年密集推广,PPP模式运作框架已初步建立,政府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将在2016年迎来爆发的趋势。
三、基建投资公私合作的政策建议
当前正值结构性改革的深化期,基建投资公私合作更应摒除以往粗放型、重复型的发展模式,在投资模式、项目审核、合作制度、税收政策等方面做到实质性的突破,才能使得中国经济获得真正意义质的提升。
第一、创新投资模式。社会资本可以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或股权合作等多种创新合作模式参与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中来,通常承担设计、建造、运营、维护等大部分工作,并通过合理的付费试用和必要的政治付费来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进而形成与政府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合作关系。
第二、加强项目审核。财政部和发改委牵头主推PPP试点项目之时,应根据政府明确的建设规划和重点,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做好项目的审核工作,尤其要避免过度建设、超前建设等不合理情况发生。同事应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仅包括对项目进行市场、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平均,还要对项目民营化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包括对民间资本的吸引力、民间资本的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第三、完善合作制度。基建投资的公私合作应基于明确化的制度安排,通过确定相应的制度框架,使私人部门参与公共品提供的各个流程均可以成为重复应用的“标准化体系”,从而顺利展开私人部门的经营活动。明确的制度是政府约束私人部门、私人部门明确权利界限的机制。以工程项目为例,政府与私人之间的制度安排里需包括实施方案审定制度、项目选择制度、特许经营遴选制度、投资回报制度、监管制度等。
第四、配套税收制度。对于基建投资,无论是政府直接提供,还是政府补贴私人企业,都免不了要依靠税收来融资。相应配套的税收制度却不能单纯通过税收优惠、税收竞争等不公平税收处理来吸引社会资本,这扭曲了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从而造成更加严重的无谓损失。对此,政府应统一进行税收征管,降低扭曲性税收资本税税率,适当提高非扭曲性税收劳动所得税和消费税率,并基于地区性差异配套其他相应补贴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