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博士后)
2013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自此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2016年“两会”期间,精准扶贫被多次谈起,2016年3月8日习近平同志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再一次重申了精准扶贫的思想和理念,强调精准扶贫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积极意义。所谓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通俗来讲,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实施精准扶贫、助力全面小康,不仅是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扶贫开发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
贫困是个人能力的函数,而不是个人财富的函数
精准扶贫的起点在于明确贫困居民的致贫原因,从而针对特定的原因制定特定的扶贫措施。理论界对贫困的原因一直有着激烈的论争,著名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认为,贫困产生的根源最终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能力的缺乏,二是能力的剥夺,重建个人能力就成为反贫困的重要策略;西奥多?W·舒尔茨从经济发展的角度阐述了贫困产生的原因,认为人力资本水平低下是导致贫困的最主要原因,此处的人力资本包括个人的能力和技术水平,从社会的角度看,穷人人力资本的公共投资不足是贫困产生的根源,从家庭的角度看,父母对子女教育等的投资不足是导致下一代继续陷入贫困的根源,因此,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就成为解决贫困问题的首要选择。
不管是阿马蒂亚·森还是西奥多?W·舒尔茨,他们都强调了个人能力是贫困产生的根源,可以说,贫困是个人能力的函数,而不是个人财富的函数。精准扶贫理念正是认清了这一点,注重从培养个人能力、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提高扶贫的针对性和效率。首先,精准扶贫深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摒弃了过去的“输血”式粗放扶贫,注重对贫困居民“造血”功能的培养,从根源上解决居民的贫困问题,力争杜绝脱贫之后返贫现象的出现。其次,精准扶贫力争让贫困居民明白“家有千金,不如薄技随身”的理念,这一政策不是直接给贫困居民资金,而是为贫困居民私人订制脱贫项目,从初级教育、技能培训和项目规划等几个方面培养贫困居民的个人能力,不但要求其在物质上脱贫,也争取其在个人能力上得到提升。
推进精准扶贫,警惕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精准扶贫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于国,通过这一反贫困政策最终建成小康社会能够改善我国国际形象、提升国际竞争力;于民,这一政策注重提升贫困居民的隔热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居民整体生活水平,提高个人素质。然而,在推进精准扶贫政策时,我们也要警惕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创造有利条件为这一政策服务。
首先,注重效率而欠缺公平性。推进精准扶贫要加强制度理念的宣传,让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真正理解这一政策的目的和用心。在推进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一政策固有的准则使得其缺乏一定的公平性,这本来就是为了扶贫的高效率,但低公平性和“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普遍思想有一定的冲突。笔者在西藏日喀则市走访的时候发现这样一个案例,某村的驻村工作队根据国家精准扶贫的标准认定7户居民满足条件,但在上报的时候遭到全村其他居民的全部反对,理由是为何只有他们7家享受国家这一政策而其他家没有,村委会开会决议,要么国家把钱下拨给这7家之后全体村民平分,要么为了村庄稳定放弃精准扶贫的机会。平分精准扶贫款和国家的政策相违背,显然不可行,最后为了村庄的稳定不得不放弃本村精准扶贫的机会。这种情况在老少边穷地区普遍存在,有些地方甚至会因为精准扶贫出现恶性事件,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工作人员对精准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得村民并不能明白国家的良苦用心。由此可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升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精准扶贫计划的推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其次,要保证政策实施的客观公正性,杜绝“拉关系”、“走后门”等现象出现。精准扶贫从重塑居民生产生活能力的角度展开反贫困工作,资金支持额度一般以寻找的合理项目为依据,比如种植、养殖、小型加工等,这样一来,项目预算就会比较高,对扶贫对象的争取就较为激烈,有些地区的工作人员本着“指标给谁都行”的理念,无形中会关照那些关系好的居民。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就很容易产生邻里矛盾和官民矛盾,导致不稳定因素的产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基层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做到客观公正,同时,政府对这一政策的推进和实施要进行合理的监督。
最后,要注重对扶贫对象的后续跟踪,对精准扶贫的效果进行合理的审核和评估。精准扶贫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把扶贫款下拨就能结束,而是需要长期的跟踪和评估。笔者走访的时候也发现这样一个案例,根据相关标准,某村确定了扶贫对象,计划扶植其进行养殖项目,为其购置了牲畜幼崽并完善了必要的养殖条件和环境,扶贫对象也承诺好好进行养殖工作。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但后续的发展让人意外,工作组走了之后扶贫对象吃掉了牲畜幼崽,卖掉了能卖掉的一切,随后继续过着贫困的生活。类似的情况在贫困地区时有发生。解决此类问题,要求基层工作人员一方面加强政策的宣传和引导,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扶贫工作的后续监督和效果评估,力争精准扶贫真正做到了扶贫。
总之,精准扶贫以提升贫困居民的个人能力为起点,提高了扶贫工作的精度和准度,也提高了反贫困工作的效率,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时,在精准扶贫政策推进的过程中,要防止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力争扶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