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比上年增长7.4%,这是2010年10.6%的增长率之后,我国经济增长率第四个年头在9%以下运行,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增长从之前的高速转为中高速这一新常态。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也发生了许多巨大的变化,2014年我国的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增长4.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2%;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6%;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2%。其中,第三产业比重自2012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以后,即45.5%比45%,有了一个飞速的增长。在当前国内产能过剩比较突出,工业生产价格持续下降以及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问题比较严峻情形下,以及在面临“刘易斯”拐点,即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和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的约束下,我国出现了第三产业比重领先于第二产业的经济发展现象。面对这一经济结构现象,我们要问的是,这样的产业结构转型是否有其必然性?是否符合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转型的经验规律?是否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是否有利于我国解决当前的产能过剩,消费不足等问题,以及克服当前面临人口、资源和环境等约束,实现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呢?
当前是知识、信息大爆炸的年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使用的迅速普及,作为后发国家,我国在网络服务业和物流业的赶超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因此我们看到各种网路平台、网店和物流公司的迅速崛起、蓬勃发展。另一方面,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后,许多学者提出我国应该大力发展服务业来扩大内需和促进就业等,这为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尽管如此,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有一定的合理性,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应该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然而,与我国第三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相悖的是,我国工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匹配。为此,我们首先要澄清当前存在的两个误区,第一个误区就是非农产业占比越高越好,第二个误区就是非农产业中服务业占比越高越好。这两个误区的共同特点是忘记了在控制其经济发展水平下谈一个国家的产业高度化,进而导致一个经济中存在着产业的虚高度,从而使得最优的产业高度偏离了其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因此,脱离一个国家的资源禀赋、技术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来谈产业高度和产业升级是没有意义的。其次,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转型的经验规律来看,我们的最近研究有三个重要发现:第一,在控制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二产业转型的经验数据呈现出驼峰的形状,其拐点发生在人均GDP为9000至10000美元之间(以2005年美元为标准),与此同时第三产业才出现一个爆发式的增长,而之前第三产业的增长都相对平稳;第二,对于那些成功实现赶超的发达国家或地区来说,比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经济体在其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其第二产业的比重一直处于一个上升的过程,在工业化后期时一般能达到55%以上;第三,对于那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国家来说,在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时,出现了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突然下滑,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突然上升的经济现象。
2012年,以2005年美元为标准,中国的人均GDP为3344.54美元,按照钱纳里从人均GDP对工业化阶段的划分标准来看,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并且距离进入工业化后期5645-10584美元还有一定差距。从产业结构来看,201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9.5%,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5.5%,我国已经步入工业化后期;从就业结构上看,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为33.6%,我国当前还位于工业化中期;从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比重来看,201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比重为38.48%,仍位于工业化初期,距离工业化完成(50%-60%)还有一定差距。综合上述各种指标和数据,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位于工业化中期,产业结构的发展领先于其他指标,工业结构的发展落后于其他指标,即当前我国主要以加工工业为中心,一直未进入技术密集型加工工业为重心时期,进而导致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不高。因此,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的非同步发展,即工业结构的落后是产业结构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信息革命为我国服务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好契机,但是对照国际经济发展转型的经验规律,像我们这样一个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第二产业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是这种上升不是建立在简单的重复投资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之上,从而为第三产业的腾飞提供技术保证和产品支持;相反,如果没有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导致该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过度投资、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从而可能导致我国的经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为了尽快穿越“中等收入陷阱”,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的方向应该为进一步鼓励第二产业由低端制造业向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过渡,以进一步拉动第二产业比重的上升,从而尽快实现工业化,并为本世纪中叶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奠定良好的工业基础。相反,如果脱离当前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而片面地追求服务业赶超发展可能不利于我国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系北大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副院长、
发展经济学系副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