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以史论见长是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经济系在很长时间内的办学特色。这一特色的形成,决定于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的设置;二是师资队伍。这一特色的表现有两个形式:一是北大经济系不仅有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学科优势,而且还有在全国高校中具有领先地位的“三盘特菜”;二是经济系的学生学习课程以史论为基础。
经济系在上世纪50年代,唯一的专业是经济学专业,而且当时还被称为政治经济学专业,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同时研修中外经济史、中外经济思想史(学说史),并进行西方经济学(当时称为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介绍和批判。1959年,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对外经济交往的需要,才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周恩来总理的直接指示下,设立世界经济专业,该专业在改革开放后改名为国际经济专业。又过了二十年,于1980年又设立了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分别在1960年和1980年设立的这两个专业,其教学特色仍是以史论为主。世界经济专业的教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研究当代的苏(联)东(欧)经济、美国欧洲经济、日本经济、亚非拉经济,为对外经济交流、对外贸易方面的部门培养人才。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则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研究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与计划管理问题,为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等宏观管理部门培养人才。经济系的这种专业设置的情况决定了本系在相当长时期的教学、科研中,所注重的是理论和历史。1985年成立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下设三个系:经济学系、国际经济系、国民经济管理系。实际上仍是原来三个专业的格局。直到 1992年国民经济管理系从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分出去单独成立工商管理学院后,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内才陆续设置多个应用学科的系和专业,如国际贸易系、金融学系、保险学系、财政学系、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系等。
经济系时期,系内的教学单位,设置有四个教研室:政治经济学教研室、经济史学说史教研室、计划教研室及稍后设立的世界经济教研室。其中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对应于经济学专业,世界经济教研室对应于世界经济专业,计划教研室对应于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唯有经济史及经济学说史教研室不与单一的专业挂钩,而是为全系各个专业教学服务。
政治经济学教研室明显是一个理论教研室,从事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这是系内的一个人数最多、师资力量雄厚的教研室,张友仁教授曾长期担任该教研室主任。开设的课程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政治经济学帝国主义部分、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资本论》研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毛泽东经济思想等。这个教研室不仅要为本专业开设基础课、专业课,还要为全系其他专业开设基础理论课,有段时间,还承担着全校学生的政治经济学的政治课教学任务。
世界经济教研室开设的课程有:国际经济学概论、苏联经济、东欧国家经济、美国经济、日本经济、西欧国家经济、亚非拉国家经济、经济地理等。
计划教研室开设的课程有:计划经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统计学、会计学等。
2003年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离退休教师新年团拜会
经济史与经济学说史教研室开设有:中国经济史、外国经济史、中国经济思想史、经济学说史(外国经济思想史)、当代西方经济学介绍与批判等。这个教研室拥有一批学术造诣深厚、大师级的专家、学者,都是解放前留学美、英,获得博士学位回国任教的知名教授。他们是:陈岱孙、周炳琳、罗志如、徐毓枏、赵迺抟、陈振汉、严仁赓、樊弘(虽编制在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但他与这个教研室的教授一起开设西方经济学课程)、以及后来调来的杜度。又有解放前后,国内大学培养的一批人才,不断充实进教研室,如从事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的胡代光、厉以宁、范家骧教授,从事中国经济史教学、研究的熊正文、李德彬教授,从事中国经济思想史教学、研究的赵靖、石世奇教授,从事外国经济史教学和研究的朱克烺教授等。
丁国香和晏智杰在陈岱孙先生家中(1992年)
当时,在全国高校中能系统开设西方经济学、中外经济史、中外经济思想史课程并且达到很高水平的,北大经济系是独一无二的。为此,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的领导同志来经济系调研时,把经济系的这三类课程即西方经济学介绍与批判、中外经济史、中国经济思想史和外国经济学说史,总结为北大经济系教学中的“三盘特菜”,加以高度肯定。这些课程,在文化大革命中都被批判和取消,改革开放之后,立即恢复了这些课程的教学,而且相当长时期内在全国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许多高校急需开设这些课程,但是没有师资,于是,派遣大批中青年教师来北大经济系进修,现买现卖,他们进修回去后就在本校开设西方经济学课、思想史课、经济史课。
经济系时期,学生所学的课程也是以史论为主。以经济学专业为例,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课程有四大类:第一类是全校公共课——哲学、中国革命史或中共党史、高等数学、外语、体育;第二类是系内的基础课——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政治经济学帝国主义部分、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第三类是专业课——《资本论》研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毛泽东经济思想、西方经济学(当时叫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介绍与批判)、计划经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社会调查课;第四类是工具课——会计学、统计学等。可见,经济系为学生开设的课程也是以史论见长的。上世纪五十年代经济系大学本科的学制是4年;1959级1965级改为:5年;19661970年因文革,停止招生5年;1971级和1973-1976级5届招收工农兵学员,学制改为3年;1977级之后又恢复4年制学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为政治运动不断,经常长期停课,除了少数几届能在校内按教学计划完成所有课程之外,多届学生都被精简了不少课程。如1957年反右,1958年大炼钢铁、大跃进,1964年1966年参加农村四清工作队。相关年级的学生都有一年或更多时间不在校内上课,文革中更是完全停课。工农兵学员也只有3年学习时间。虽然如此,但是不管怎么调整,他们的经济学基础史论课都必须学完。由于经济系的教学以史论见长,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打得比较扎实,学生毕业后,到工作岗位经过不长时间的实践,普遍都能顺利适应岗位的需要,愉快胜任工作,而且出了大批拔尖人才。人们的看法是:北大经济系的毕业生,基础好,有后劲。这不能不归功于经济系以史论见长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成就。
2012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