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20年,弹指一挥间!41位同学,从美国、新加坡、深圳,从国内外各地,风尘仆仆,来到这块“学术圣地”、这块曾经活跃着你们青春倩影的地方,这块曾经留下了你们坚实的脚步和朗朗的读书声的未名湖畔!
毕业20年了,是个回顾、反思、调整和更上层楼的好时机!人生能有几个20年?能有几个青春?又能有几个盛年?此时此刻,怎能不令人感触良多?
一、“你们真的是非常地‘北大’!”
20年前,我刚从美国读书和工作归来,可谓年富力强、踌躇满志。能回到母校为你们讲授《西方财政学》和《美国经济》,真是一种特别的缘分!关上门说,你们是一个何等优异的集体啊,41个同学中竟然能有21名“省(文科)状元”!世界上还能有能与我们比生源的大学么?“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不亦乐乎?”孟子这句话,当年“经济学泰斗”、北大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掌门人陈岱老先生曾多次用过,包括在1978年经济学系[1]的迎新会上,那年我刚考进北大该系世界经济专业。但到了80年代后期,你们班显然已经有更多的“自豪”,能让岱老地下有知、含笑九泉!
20年来国经系迎来过多少莘莘学子,又送走过多少成绩优异的毕业生?老师们、同学们曾经流过多少汗?淌过多少泪?这些恐怕都无从回忆与估量了。但是,你们的聪慧、专注、坚韧和冲劲,却不能不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当年你们上课时求知若渴的眼神,至今仍让我历历在目!你们班上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名字我至今仍然能叫得出,不少同学的事迹或故事,我至今也许还能悉数一二…… 这些,在宴会开始前我们已经尝试过了,席间我们当然还可以再聊。不是“老师不老、记性不衰”,而是你们这群生龙活虎的年轻人当年给我的印象的确是太深太深 ……
“当年燕园桃李杏、今日神州竹梅松!”[2]刚听班主任回忆说,41人中有26人赴美拿了学位,归国同学中有10人在美国待了十多年,其中4人至今在还美国工作、这次是专程飞回来的。当然还有不少在其他国家工作的同学。问了一下大家的情况,相当多的还是在证券、保险、银行、四大(会计公司)等金融财务领域,当然也不乏在国内外著名高校执教的。总之,当年志在万里的、志在万贯的、志在万卷的,现在看来基本上都已经如愿以偿!大家应该说都事业有成,基本上已成了社会的中坚,不少甚至可谓国家的栋梁之才!
衷心地为你们高兴啊!当然也为我们北大经院及其国际经济系自豪!不妨化作一句不太中规中矩的话:你们真的都非常地“北大”、非常地“经院”,当然也非常地“国经”!当年在学校、在院里你们都曾经是“最牛最牛的”,尽管直到今天,你们大家还是如此地朴素并如此地低调!
二、“毕业二十年了,是个反思人生的好时机!”
20年来,大家一路坎坷、山高水长,需要反思的地方肯定不少。
首先,健康问题就不得轻忽。看看你们的体型,就知道其中不少同学是该做一点反思了。收入高、营养好这一点显而易见,但放松和锻炼得不够却也非常明显。当年课上,老师曾絮说过“健康买钱”和“钱买健康”等。现在看来,在健康资源充裕的时候还真的要更多地注意节约使用,一定要从现在起就养成更科学更卫生的工作习惯。不妨让老师现身说法一下?老师比你们大20岁,体格、气色、精力、状态如何?留驻青春的能力又如何?是因为偷懒?还是有什么秘方?应该说统统不是!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充分重视并持之以恒,那么这世上就几乎没有什么我们不能做到的事!
其次,“劳动力”概念仍需要进一步体味。20年后的今天,看得出大家都含辛茹苦、饱经风霜。当年部分同学本科毕业就急于工作,简直就是“童工”和“女工”,哪能不容易遭罪?中国传统习惯势力加上近三十年来的“青春压榨型”企业文化,的确是不容易应付的。即使近年《劳工法》颁布之后,改观恐怕也是非常地困难!用足政策、榨干血汗,恃强凌弱、趋炎附势,“能干的不如会干的,会干的不如会说的”,等等,大家一定都心知肚明、耳熟能详、深恶痛绝!依稀可见的一条规律是:越是近中国文化的,压榨中国年轻人的能力就越强!美、欧、日、港台、家族等各类企业,压榨中国年轻人的野蛮程度难道不依稀是在趋于递增的么?尽管我们的同学多数是在外资企业,但那样也恐怕难以幸免!20年前同学们所学所考的马克思的“劳动力”概念,难道现在就不应该进一步地加以咀嚼和体味?当然,中国企业文化几十年来的演进速度应当说还是相当可观的。批评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建设。
再次,提升生涯抱负,创造更加适合自己的未来。职业选择和发展路径也值得反思。“我们往往不能自由地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职业,因为在我们着手选择之前,社会就或多或少地已经为我们确定好了的”。[3]可见,由于中国历史和经济转型,中国优秀学子的聪明才智一定程度上是被“委屈了的”,“任人唯贤”和“人尽其才”在现阶段的中国恐怕仍很艰难!甚至我们还可以说,中国最大的浪费就在于对人才的扭曲:“定价”肆意,“配置”错位(“mismatch")!“方钉子咂在圆孔里”!20年来我们有所从容之后,应该注意优化自己的“生涯抱负”("career aspiration")!这里的关键也许不在于我们要彻底变更制度环境,个人往往都没有那个能力,但是,我们却有可能创造更加适合于自己的未来!路,就在自己的脚下!
最后,让婚姻家庭更美好,让下一代更幸福。“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4]。看到同学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基本上都长大了”,更结实、更优雅、更成熟!令人瞩目的是还有两个不大的孩子,其中一个竟然还被抱着。刚才闲聊中听得,当年你们班上的两对有心人,不仅早成眷属,而且成功地“坚持”到了现在!总起来看,40多位同学中,九成以上(包括1对跨国)的婚姻都是稳健的,“推陈出新”(或戏曰“喜新厌旧”)的只有3对。当年老师曾有一句“名言”:“家庭是一个非价格体系”!果如此,则我们的同学就应该说有点儿“不幸”啦,因为经济学专业的“用武之地”或曰比较优势恰恰是落在“价格体系”之中!另一个“不幸”可以说是出自“北大性格”。婚姻在一定程度上都势必要求“削弱个性”,而北大学生却多属于个性特强且难以趋同的那一种。可见,这方面曾经需要大家克服的困难一定要多于其他组群,20年来你们能够“修身齐家”得如此成功和精彩,的确已经很不容易、很不简单!
三、20年后的今天,我们如何更上一层楼?
第一、“抬头看路”往往比“低头拉车”重要!在方兴未艾的“新经济”中,美国年轻人的口号曾是“3年,赚足2千万美元”!在上世纪“激越的90年代”(the Roaring Ninties),美国曾涌现出一浪声势浩大的“淘金热”,其强大的冲击力已经渗透在同学们的经历之中。而在20年后的今天,“低碳经济”的时代大幕却刚刚开始拉开!当我们同别人“打乒乓球”的时候,别人已经开始同我们“打地球”![5]新时代的三大新产业群或曰新增长点已经在悄然崛起,这就是新能源、ICE(智能文化教育)产业和物联网!这必将造就一批新的成功人士!如何未雨绸缪、如何进一步借鉴国际经验?值得我们大家切磋,机会永远是为有心人准备的。
第二、头脑和创造应该永远是大家的比较优势。同学们的比较优势,是自小就善于考试。由于传统教育体制弊端,考试往往更多的只是复制而不是创造。然而新时代去却要求更多的创造和创新!“中国制造”也在日夜兼程地走向“中国创造”!这对我们的同学应该是一个福音!不论同学们在哪行哪业,只要你位处领先,则创造性就愈显重要!20年后的今天,当同学们的物质财富有所积累之后,是否应当更多考虑精神财富的积累?有限的闲暇,是否应当更多地用于思考和创造?毕竟,当前多数年轻人主要还是在做“手”,只有极少数才在金字塔顶部做“脑”。值得警惕的是,在中国,这种“脑”往往又不得不多用于艺术性的(或曰策略性的)“分配性努力”。这显然与科学性的“生产性努力”有着重大的性质上的差别。其结果势必是,分配性努力容易过多,进而容易导致人生风险偏大,甚至出现人格的异化。就国内反腐败情况看,高才生被“双规”的案例已经相当之多。值得自豪的是,我们这个班的同学20年来还没有发现有这类问题!
第三、未来的路、其实别人已经在走![6]人生事业中最重要的东西应有两项,一个是“目标”,另一个是“动力”。二者相辅相成、但却又不尽吻合!北大的学生往往都是 “醒得早、起得晚!”目标重要这一点显然不言而喻,没有正确的运动方向就等于没有灵魂。“好射手的美名不是来自他的弓箭,而是来自他的目标!”[7]不过,目标却往往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必须善于学习和博才众长!“未来的路、其实别人已经在走”!同学们不妨左顾右盼一番,值得相互借鉴的地方一定很多很多。至于“动力”,也需要大家不断地相互学习和自我鞭策。应该说,北大的确有很多杰出的校友值得我们效仿!“动力”不仅需要激励和鞭策,而且也需要维系和强化,压力、挫折、理想、抱负等,都应当习惯性地自我因势利导!大家还记得“布登布洛克动力”[8]么?那不仅应当是几代人之间所经常遇到的问题,而且也应当是人生各阶段之间所能遇到的问题。也就是说,不仅从代际看存有“动力衰减”和“目标变动”的问题,而且从人生各阶段看也有同样的问题。因此,权衡选择好职业生涯之后,不断地注意克服“目标游移”和“动力衰减”这一点,无论是对大家,还是对各位同学的下一代,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很高兴,不觉多讲了几点。最后,还是送同学们一句话吧:“浪花是美丽的,海潮是壮观的,但更加魅人的东西,是在大海的深处!”[9]这是母校百周年校庆时老师的一点人生感悟。放在这里,主要是与同学们共勉:天道酬勤,学无止境!此外,也意在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