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济学门(系)自1912年建立到今年整100年,自1981年我们入学整30年。古人以30年为一“世”,凡事业须世世代代传下去,又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比作教育事业,教育乃百年之大计也。今年欣逢经院百年华诞,作为校友真有不尽感慨和万千祝福。稍理思路,从30年前的学习生活说起吧。
81级同学在俄文楼前举行活动
(一)学一“堂训”
30年前的北大朴素俭节,学校只有学一、学二、学三(清华称一灶、二灶等,与北大迥异)3个学生食堂和回民食堂,后来新建了学四、学五、学七和佟园回民食堂,大饭厅(即今日之百年讲堂)是空的,没有桌椅,用于新生报到或周末放映电影、举办舞会。系里若有较大的学生活动,只能选用学生食堂作为场所。由于经济系学生分在学一用餐,81级学生入学仪式就选在学一了。好在学一就在39楼后面,平时吃饭、打水都要去,大家比较熟悉。
入学几天后即召开了新生入学仪式,听说陈岱孙先生来讲话,大家非常兴奋,他可是大名鼎鼎的教授啊。此后,除了个别修专业的同学师从过陈岱老,这次讲话也许可以当作陈岱老给81级全体同学上的唯一的一次大课。
9月中旬的一个上午,学一食堂移开了平日用餐的桌椅连体的圆桌,全体同学按班级带着方凳排队就坐。前面坐东面西,摆了一排长凳,系领导和教研室老师、班主任悉数落座,好像后面和旁边还站着一些老师和高年级学生干部。董文俊老师(当年的“董一兵老师”)给大家点名,一共是102名同学,其中政经班49人、世经班23人(苏甦84年8月29日公费赴美学习)、管理班30人(马素春81年11月因病休息转入82级,王少剑84年8月29日公费赴美学习)。陈岱老讲话声音不很大,讲了许多经济学的用处、治学方法和对同学们的鼓励和期望。陈岱老讲话大家印象最深,但很多话的深刻内涵当日却理解得并不深,随着日后学问见长、历练渐丰才感悟良多。记得大家围绕陈岱老提出的“学以致用”开过多次主题班会。
经济学是致用之学,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必须应用于社会实践,惠及民生才是学到实处。中国学问里有“体”和“用”这对范畴,经济学的“用”除了表现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还应在哲学政治学层面上把握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的本质、运行规律,以此区分出经济学的任务、目的,使之统领指导其他实用经济学门类的“用”。因此,北大经济系当年学科优势始终保持在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和经济思想史领域,拥有一批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大师级学者,如马寅初、陈岱孙、樊弘、罗志如、熊正文、陈振汉、胡代光、杜度、色文、赵靖、张友仁、洪君彦、厉以宁、李德彬、萧灼基、陈德华、石世奇等。老师们完整的知识结构、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学术功力开创了新中国经济学领域一个又一个理论园地,为今后经济系学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可以说陈岱老“经济学是致用之学”这句话,为北大经济系的学风做了最恰当地概括,也为后来者指明了治学的方向。
有时想,何为用?老子曰:“三十辐供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史学等较之工业技术等学科对社会经济建设似无直接用途,但对于规划经济发展,指导经济体制改革确实是不可或缺的理论武器。无用乃有用之体,无用之用才是大用。俗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正是书生们这无用之用,方可为国家和民族之重器。
81级男生足球队
(二)寒窗之痒
37楼是我们上下几届本科同学的宿舍。一入学,81级男同学分到37楼3层东头(女同学分到31楼3层)。有幸的是我们竟然和77级学长们同在一个楼层,同窗半载。77级是恢复高考后第一届考生,集中了被文革耽误十年的人才精华。由于78年春季入学,他们毕业也延迟一个学期。77级一个班同学之间年龄相差十岁甚至二十岁。有返城知青,有工厂工人,有复转军人,有社队干部,也有中小学教师;有应届毕业生,也有孩他爹孩他妈。总之,人才济济,英雄辈出。30年后的今天,我们已欣慰的看到,77级学长如张炜、石小敏、张晓强、于吉、丘小雄、毕井泉、易钢、金立左、黄少敏、海闻、朱善利、刘伟、何小锋、王志伟、张小多等已经在各自的事业上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37楼一层一直是校团委所在地,当时的团委书记李克强,以及副书记张洪海、学习实践部长柴挚、学生会主席朱善璐等晚自习后经常在这里开会,研究学生工作。37楼一层从来都是那样的繁忙、热烈,洋溢着青春活力。
大二后我们搬家到28楼三楼的南头。窗外向北看,不远处就是著名的三角地(当年的“微博社区”)。28楼是一座由北向南工字形建筑,和29楼、30楼、31楼围成一个“国”字,中间一个大花坛,四周是参天的银杏树和大杨树。每当10月、11月,金秋中午明媚温暖的阳光,从浓密的银杏树冠照射下来,与地上的落叶相掩映,通透明亮,仿佛进入金色的童话世界。徜徉其中,悠然之情令人忘我。有时不期,或可遇上31楼走来的美女同学呐。
那时的29楼,住着博士生。那时的他们虽然20多岁,对于我们这些应届生已略显老成和学究。最有趣的是某年春夏,每逢晚自习结束,29楼的“燕园之声”广播电台就开播了,从新闻社论到天气预报一个都不少,国字中间的花坛边自然乘凉围观者不少,天气预报员经常报出“明天东西风转南北风”一类台词引得大伙捧腹。
81级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照
30楼住着何许人不确切,但30楼一层是后勤部门是确定的。订火车票、领饭票、领困难学生补助、领方凳校徽、还钥匙等都在那里排队。记得每月男生粮食计划是7斤米票、9斤粮票(特指玉米面类粗粮)、20斤面票,合计36斤。总之,计划经济的社会万象那时还可以随处见到,这是时代给我们这代人的一项赐与,想必70后的学生都不可能体会到这种历史感了。当然,全校排队吃食堂的师生员工,都无一例外地获得了一枚喝玉米面粥的“第二校徽”,洗衣服时重点是搓掉蓝色中山装上面粥的印记。
28楼住着79、80、81级男生,以后还有82、83、84、85级。79世经的肖峰,是一位朦胧诗人,一袭风衣,考究的皮鞋,优雅的舞姿。在系里举办的诗歌朗诵会上,81世经赵竞同学朗诵了他的经典之作《未名湖》。80管理的赵世红同学主办了“学友社”,开展经济学理论研讨,丰富了课外学习活动。80政经同学向全校同学发出”共产主义自育“的倡议并厉行实践之。81、82级足球赛常常在观看世界杯转播后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81政经队还穿上了自制的黄色队服。
当年81级入学时谭兴同学挑着山里的扁担来报到,汪文斌、李华才十五六岁是班里的小不点。刘能元、谢多、张卫平3位来自部队的同学是中共党员,在他们的帮助带动下,同学们积极要求进步,纷纷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找党员谈心,自觉改造思想,毕业时,全年级党员比例达到70%。81管理沙石同学成了转变的典型。81政经谢多同学是年级第一位党支部书记。81政经刘能元同学担任了全国学联主席。4年后,85管理陆昊同学也担任了北京学联主席。金立左、赵中维、马建国、马朝旭、张志方、薛旭同学先后担任过系团总支和院分团委书记。1982年庆祝女排三连冠,我们跟着高年级学长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1984年建国35周年,我系81级游行方阵紧随“小平您好”横幅之后在宽阔的天安门广场上奔跑雀跃。
每当晚自习结束,28楼水房(盥洗室)就传来悠扬的校园歌曲,音响效果极佳。这是一天最轻松的时候,寝室里有人聊天,有人读书,有人辩论。甚至熄灯后,辩论会开得会更加热烈、高亢。难忘的集体生活,有着许许多多年轻的故事,那是稚嫩的心、稚嫩的脸演绎的充满幻想、不知疲倦的青春之歌。昨天已消逝,分别难相逢,记得79世经许晨同学毕业时感慨地说,能从头再上4年就好了。
(三)四院!四院!
四院是经济系的办公室。四院前后两排楼,二层仿古建筑,一个过道相连成马蹄形,中间半围成小院。法律系在前面一排,经济系在后面,一共十间屋不到。四院后墙壁满铺着爬墙虎,夏天成绿色壁挂,这是北大共有的特色。
记得四院过道上放着一张桌子,挂着一块黑板。桌子放信件,供同学们取走,黑板上写各类通知,有时旁边还贴着各年级的课程表。再往里走是资料室和水房。资料室有王小平等2人在管理,一排排书架放着标有“F”打头书号的经济类书籍,角落也有其他类书籍但很少。那时看人大复印资料较多,另外借一些经典名著。水房权作行政办公室,有时还可作为小会议室,晚上作老师的值班室。
81级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照
后排楼两层是各个教研室的办公室,经济系有三个专业。77年有政治经济学专业,79年设世界经济专业,80年设国民经济管理专业。81政经班主任是何绿野老师,81世经班主任是李久兰老师,81管理班主任是杨岳全老师。管理教研室主任是王永治,其他有曹凤岐、张国有、王其文、陈良坤等老师。由于新设专业,没有现成的课程和教材,老师们自选自编了一批课程和教材。有时王老师、曹老师、杨老师到学生宿舍征求大家对课程设置的意见,足见民主务实一丝不苟之风气。
谈起各班的任课老师,同学们都会滔滔不绝,当年师生关系十分融洽,老师全心全意地教,同学似懂非懂地学。王茂湘老师讲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的口音太重,陈源、解万英、弓孟谦、杨岳全老师很耐心,陈良坤老师讲课语速特快,秦宛顺、范培华教学各有高招,王其文老师考试后送我们一首数学西江月以资鼓励,胡健颖老师教统计也和同学交朋友,蒋建平老师在二教讲比较经济学门庭若市,梁小民老师言简意赅准时下课,李琦老师刚毕业带我们到绍兴调研时太腼腆,还有李德彬、田万仓、洪君彦老师的风趣幽默,等等。经济系的老师藏龙卧虎,厉以宁老师82、83年及以后在办公楼礼堂办的经济学和股份制讲座,吸引着校内外学子,我们常常下午4点去占座。届时,窗户、走道,连讲台上都坐满了学生。厉先生字字句句,抽丝剥茧,把宏观经济学、市场经济模式、股份制改革等讲得深入浅出,入微入里,一路指引着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今天,他的讲义内容都变成了现实。改革开放30年,北大经济系为中国社会实实在在贡献了她的思想和理论。
有时在四院,常常遇到不修边幅皓首穷经的老者,我们不禁投以敬佩的目光。班主任告诉我,我们很多教授是可以背诵《国富论》《资本论》《通论》才上讲堂的。学问做到这份上,就不仅是智者了,而是做人的贤者和追求真理的圣徒。
81级同学在紫竹院游玩
(四)未名湖畔
燕园的一切都与外界不同。那古雅的大屋顶教学楼,蜿蜒的林中读书小路,明亮宽敞的阅览室,还有燕南园里别墅一般的小屋和她的神秘主人。当然,全国闻名的未名湖更是她的骄傲了。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一涵清水把个燕园的学子娇惯坏了。冬季,这里是300米环道溜冰场;早春二月,草青了,花也开了,鸟儿也来了,直把湖畔挤得满满的;仲夏夜的五瓣丁香沁人欲醉,大树参天森郁耸人,水面吹来凉爽的晚风,沙沙作响夹带着水草的醇香;深秋节气,湖水经绿转蓝,凝重而肃杀。千姿百态妩媚妖娆的未名啊,多少细柳小道将你缠绕,多少亭台塔影与你映照,多少丘壑起伏而你虚怀若谷,多少才思情愫因了你的静深才升华?
未名湖有多大不知道,环湖有临湖轩、钟亭、德才均备四斋、一教、博雅塔和东操场,以及远近的蔡元培先生像、塞万提斯像、勺园、南阁北阁、办公楼、西校门、朗润园等构成了偌大的湖区,水道勾连,曲径通幽,高下相乘,人物掩映。其中妙在一个“未名”之名,正应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真谛,无数燕园才俊正可用特有的知行,为这一精神家园增添一个“大我”的注解。或许这就是蔡先生“兼容并包”理想的余味吧。
我以为,未名湖不仅是眼前的湖水,我们的老师学长的高风亮节学业成就也汇入了“未名湖”,“未名湖”是北大的象征,是北大的精髓,是北大师生陶冶操守的课堂。在这里,学子们追求真理,涵蓄学养,怀治平之道,敢为天下先。毕业后常有人问我,北大到底教什么学什么,为什么北大的学生不一样?我想,到未名湖畔或许可以得到答案——北大本身就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课堂,最好的教材,最好的榜样。
(五)东操场东
今天的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大厦由于没有地标和名称,为使毕业多年的校友知道她的位置,暂且强名之曰“东操场东”。因为北大其他地方皆有地名,如蔚秀园、畅春园、中关园、东大地等,唯独东操场之外原来一片民房地区没有确切名字。
去年81级同学纪念入学30周年,于2011年10月15日返校。望着现代化的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大厦,听着孙祁祥院长对学院情况介绍,十分感慨。经院近十年发展真快,不仅在硬体上拔然而起,建成了国际水准的教学场地,而且学科建设齐全,师资力量雄厚,一批海归老师拥有国际学术阅历。自1985年建院以来,不仅原有的学术传统和优势学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且新建了一批适应中国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的新兴学科。如果严复、马寅初、陈岱孙等老前辈天上有知,当深感欣慰。
庄子曰:“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去年,81管理钟强同学的女儿钟嘉薏光荣地考入经院2011级本科,也住进了37楼,是30年后第一位”学二代“,成为世代经济系(院)学人薪火相传的真实写照。为了表达对百年北大、百年经院的仰止之情和培育之恩,我们策划捐赠一枚取自太行山麓的巨型铁矿石,镌刻“百炼成钢”四方篆字,安放在经院楼前,取“炼石补天,振兴中华”寓意。
东,为震,为龙,为春,为生。北大东扩,今天东操场以东,一个崭新的经院历经百年风雨涅槃更生。祝福北大,祝福经院。百年经院,百炼成钢。
2012年3月21日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