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3日,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经济史学名家系列讲座第183讲“共有资源的治理:内陆水域渔业捕捞秩序的形成与演进”在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302会议室举办,讲座共二十余人参加。讲座由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经济史学系、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社会经济研究所和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历史学系、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中华人民共和国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员刘诗古担任主讲人,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经济史学系副研究员张越担任主持人,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经济史学系主任周建波教授、系副主任郝煜长聘副教授担任与谈人。
讲座伊始,刘诗古副教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关注内陆水域?他引用李伯重先生在《水与中国历史》中的内容,表示水是生命之源,与人类文明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探究中国历史与水的关系将为我们提供一个了解水对于长期社会发展所起作用的良机。刘诗古副教授进一步指出,最早的人类文明史可以说是流域史,所有早期文明都是依水而生,然而特别是在传统中国历史的书写中,水域史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传统中国王朝国家是一个以农耕定居人群为基本统治对象的政权,这就决定了历史书写多是以传统农业社会为中心的叙事,内陆水域、近岸海洋一直作为陆地的边缘存在,并没有认真思考其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意义,也鲜少关注生活其间的人。“水域史”研究视角,主张把“水域”放在观察中国历史的另一维度,进而反思和检讨传统的“陆地中心主义”历史叙事,建立更为多元复杂的历史演进图景。
随后,刘诗古副教授系统地解释了什么是“共有资源”。共有资源一般指可供特定单位、集体或个人共同使用或消费的资源,具有排他性难和竞争性强的特点。以鄱阳湖渔场为例,渔民是资源的捕捞者、占用者,鱼类是其资源单位并具有可分性,而湖泊本身体现了资源的共享性。由于共有资源的上述性质和特点,其产生了相关的治理困境:公地悲剧、诸如搭便车的集体行动逻辑以及博弈者之间的囚徒困境等。在水域管理中,由于江河湖海是自然物,很难建立排他性产权,任何拥有渔具的人都可以从中捕捞,这就会产生过度捕捞和捕捞纠纷,造成典型的“共有资源”问题。渔业具有的严重资源共有问题,并因此导致了损失如总捕获量下降,渔民收入减少,使用过多船只、器具造成的过度资本化和过多的人力投入等,这些促使渔民们在他们之间或与政治家和官僚订立契约减少捕鱼量,以减少渔业捕捞过程中的潜在冲突。那么历史上这些江河湖港的使用或捕捞习惯是如何形成的?刘诗古教授表示这经历了一个复杂的从“无主”到“有主”的历史过程,从而建立起一套渔业捕捞秩序。更为基本的问题是,人们如何在一个原本“开放获取”的自然资源系统中建立起产权制度,这一追问又不得不导向对湖区历史的追溯。
刘诗古副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关于《鄱阳湖文书》的搜集与整理工作。这些文书包括湖池水面的交易契约、渔课纳税执照,渔课册籍、渔业捕捞诉讼文书以及各类保证字据等,贯穿了明代中期至新中国初期的四百余年,种类多,规模大,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团队历时十几年,完成了文书进城、修复装裱、文书扫描、大件拼接、整理编目到录文校对的工作,最终于2018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刘诗古副教授利用这些文书史料,进一步介绍了水面捕捞权的获得与转让、捕捞秩序的建立及其演进以及最后收归国有与捕捞秩序重建等内容,并指出历史习惯在决定后来的产权安排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过去的正式与非正式产权协议的一直遗留或延续,一些既得利益者,除非他们的权利被维护或改善,否则可以预料他们会反对制度变化。故此,产权制度变迁存在着历史的惯性影响,在中国文献中的常见表达是“历史习惯”或“历史惯例”。但“历史性权利”体系却缺乏对新进入者实行合理开放的制度弹性,从而必然会出现各类产权纠纷。
讲座内容结束后,本场讲座的与谈人进行了评论。郝煜长聘副教授指出产权经济学是西方在法学、经济学领域由来已久的话题,关于产权有三种主要的论述:霍布斯的“丛林法则”、民间自主形成秩序以及国家是产权的初始制定者。在清代传统中国,鄱阳湖区自发形成的民间约束以及政府后来的立法如果产生了比较有效率的结果,制度约束提供了何种保障都是本题目可以进一步探讨的内容。周建波教授指出,暴力和谈判时常伴随着出现,国家法律和民间习俗、原生性制度和外源性制度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在鄱阳湖区的问题上国家和民间之间的权衡是非常有意义的题目,而渔民的征税问题、商人和渔民之间的对比,以及渔民的人口增长等都是大家关心和希望进一步了解的内容。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供稿单位:经济史学系
供稿人:李嫣然
美编:初夏
责编:度量、雨禾、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