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前沿问题研究》立足于经济学科特点,将思政教育视为首要教学目标,创新性地将思政教育寓于前沿问题探讨、经典文献研读、知名学者点拨与授课教师引导等课堂内容之中。课程关注中国经济前沿重大问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中的前沿与重大经济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立场意识;课程通过教师专门指导、专题前沿问题研讨、知名学者讲座等形式,确立正确的思政方向,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同时,以问题意识为出发点促进学生的思政意识建设,推动实现课程思政建设与学生独立学习研究能力提升的双重目标。
本课程以小班教学、专题研讨的方式带领学生研读经济学前沿经典文献,特别关注与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现实问题相关的重要研究。课程以专题形式组成,每一专题聚焦一类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而前沿的理论现实问题,并由一位或多位知名学者的多篇具有重要影响的经典文献组成,邀请该领域的知名专家、顶尖学者走进课堂,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和交流经典问题和文献的背景、历史、现实和未来重要发展趋势等核心问题,从而深度挖掘经典问题和文献背后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内涵,促进学生思政能力实现高水平提升。
课程主持教师为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董志勇教授,他的教学团队荣获“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称号,他主持的《经济学专业思政建设的路径和实践》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董志勇教授现任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党委常委、副校长,兼任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院长、《经济科学》主编、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系第九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专题四
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研究
时间:2022年9月27日
地点:理教304
特邀嘉宾:张维迎教授
张维迎
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北大市场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企业家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在牛津大学师从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James Mirrlees和产业组织经济学家Donald Hay,主攻产业组织和企业理论以及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并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他参与了北大国发院前身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创立,是六位联合创始人之一。他是国内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的学者,2008年选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评选的“改革30年,经济30人”;获得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11年,因对双轨制价格改革的开创性研究荣获第四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13年,获得网易财经“年度最有影响力经济学家奖”。
本专题聚焦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研究,邀请张维迎教授进行线下分享与交流。张维迎教授以自己的企业家研究经历为主线,介绍了企业家问题的研究背景,并对三个研究主题进行了深入阐述:企业家精神角度下的经济社会变迁和观念转变,企业家精神角度下的企业制度以及企业家精神角度下的公司治理和市场经济。同时,张维迎教授基于企业家的研究视角对于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深入分析。
张维迎教授线下分享
(一)企业家精神角度下的经济社会变迁和观念转变
张维迎教授在1983年发表的《企业素质的核心是企业家的素质》中指出,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家与经理不同,冒险精神是企业家的基本素质之一;在1984年发表的《时代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中指出,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的“国王”,创新是企业家的基本职能。随后,张维迎教授在1985年发表《企业家与观念现代化》,企业家的角色逐渐被承认。
(二)企业家精神角度下的企业制度
张维迎教授从1990年开始在理论上探讨资本主义企业的逻辑起源,建立了“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并运用企业理论对中国国企改革进行了分析。从资本主义企业的逻辑起源来看,若假定能力和努力难以被观测和量化,则企业面临着如何保证最具企业家精神的人负责经营决策和如何激励每个成员努力工作这两个基本问题。可以证明,让负责经营决策的人享有剩余索取权可以使得激励损失最小。
(三)企业家精神角度下的公司治理和市场经济
关于企业家与公司治理理论,张维迎教授认为企业家选择比激励更为重要,应该建立“以企业家为中心的公司治理模式”,并指出了公司治理的六个理论误区。随后,张维迎教授对于企业家精神进行了更加深入的阐释:企业家决策并非科学决策;企业家决策不是满足约束条件下求解,而是改变约束条件;企业家不以利润为唯一目标;企业家不能完全听命于投资人;企业家并非“好员工”,不是任人摆布的人。在此基础上,张维迎教授阐述了对市场经济的新理解。市场既是“看不见的手”,也是监督每一个人做好事的“隐形的眼睛”。
文献脉络梳理
随后,同学们对专题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研读,围绕着张维迎教授博士论文中的三个理论模型及其在国企改革的分析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在经营者和生产者谁来委托谁来监督的问题上,张维迎教授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委托权分配给经营者,因为经营活动具有不确定性,且经营者的行为更难以监督。在谁应该成为经营者的问题上,在给定假设之下,张维迎教授证明了当且仅当一个人的经营能力超过临界经营能力时,他才会选择成为企业家,个人临界经营能力是个人财富的增函数。基于上述契约理论框架,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公有制经济中的委托人-代理人关系、控制权损失的不可补偿性以及国有企业兼并中的产权障碍。
董志勇教授现场授课
课堂上,董志勇教授对张维迎教授在企业家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开创性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张维迎教授的研究阐明了企业家精神的内涵,解释了中国经济增长、市场运行规律和未来发展走向,影响了时代观念。随后,董志勇教授从“企业寿命”和“不同时代涌现出的企业家特征”等方面展开了具体的分析与讨论。董老师鼓励同学们思考中国的新时代企业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和精神;鼓励同学们勇担时代使命,保持批判性思维,对国企改革等相关时代课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研究。
本专题相关文献资料
课堂主要讨论文献:
[1]张维迎,吴有昌,马捷.公有制经济中的委托人-代理人关系:理论分析和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1995(04):10-20.
[2]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兼评崔之元和周其仁的一些观点[J].经济研究,1996(09):3-15+53.
[3]张维迎.控制权损失的不可补偿性与国有企业兼并中的产权障碍[J].经济研究,1998(07):4-15.
[4]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J]. 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出版社,1999.
[5]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 格致出版社,1995.
敬请关注
《中国经济前沿问题研究》系列专题介绍
专题五:现代经济学的新进展和新结构经济学的结构革命(10月4日)
特邀嘉宾:林毅夫教授
专题六:土地制度与经济转型(10月11日)
特邀嘉宾:刘守英教授
专题七:中国的城市化与空间经济学(10月18日)
特邀嘉宾:陆铭教授
备注:如其他高校教师需要本课程PPT等材料,请与董志勇教授的教学团队联系。
供稿:经济学系
美编:初夏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