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30日,北大经济史学名家系列讲座第168讲“反思人民币国际化:货币史视野中的大国货币崛起之路”通过腾讯会议形式举办,共三百余人参加。讲座由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经济史学系、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社会经济研究所、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卓越教授、广州商学院名誉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晓担任主讲人,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教授赵留彦担任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何平,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贺力平担任与谈人。
首先,李晓教授对人民币国际化现状进行时间轴梳理。人民币国际化的起步在很大程度上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陷于停滞的结果。自2009年推行跨境人民币结算到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经历了一个政府推动的快速发展时期。随后,经过2016年的低谷,于2018年后进入较为平稳的发展阶段。目前,由于国内疫情得以控制、RCEP历时八年艰苦谈判得以签署等原因,国内经济学界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民币国际使用规模与市场认可程度总体延续增长态势。人民币比较全面地发挥国际职能,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国际储备货币和第五大国际支付货币,并形成了覆盖中国香港、新加坡和伦敦等各具特色的离岸人民币市场。但是,人民币国际化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李晓教授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他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在于国内金融市场的制度建设与发展,政府在本币国际化进程中,应注重培育高水平的、开放的和发达的国内金融市场。
贺力平教授高度认同李晓教授对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所涉及现实问题的思考和判断。同时,对于大国货币的崛起之路进行了补充介绍,他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列举了部分国家历史命运和货币地位之间的关系。此外,从货币与金融的角度出发,贺力平教授谈论了货币制裁与货币国际化、大国间贸易博弈与支付结算清算系统的关系。广义的金融系统十分重要,因此,我国金融系统必须保持开放,交易旺盛和活跃的金融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地位的稳定提升十分重要。
何平教授接续李晓教授对货币国际化和国家地位的观点,阐述了对世界货币本质的看法。明清中国所处的“白银时代”,是将白银当成普通商品,西方白银流入中国,内化为国内的主导货币,不再作为享用国际资源的国际货币流通。在这个意义上来看,中国特产商品茶叶、生丝和瓷器的出口,外国白银的流入中国,只能看成是易货贸易,而不能将白银的流入简单地视为今天的经常项目顺差。在1935年法币改革之前,中国没有实现本位制度和信用货币制度意义上的“金融革命”。英镑、美元的历史表明,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应当是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金融市场开放相伴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最后,赵留彦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本次分享从历史视角切入,兼具对货币国际化进程中历史事件的理论和数据分析,深入阐述了大国货币崛起之路对我国的启发与借鉴,进而引出对人民币国际化道路探索的思考,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和经验意义。
供稿单位:经济史学系
供稿人:康迎
美编:初夏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