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日,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经济史学名家系列讲座第152讲 ——“国企渊源流变:从脱困到国际竞争”在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302会议室举办。此次讲座同时采取线上直播的方式,吸引了279位学者参会。讲座由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经济史学系、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社会经济史研究所和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联合举办。讲座邀请到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龙登高教授担任主讲人,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经济史学系主任周建波教授担任评论人,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经济史学系博士生陈皓担任主持人。
龙登高依照时间线的发展顺序,从以下六个方面层层递进,综合全面地讲述了国企的渊源流变:国企如何演变发展,为何陷入困境,新世纪又如何厚积薄发历经锤炼逐渐实现脱困等。
一、国企渊源
溯源传统经济,龙登高指出除了专卖品之外朝廷拥有很少的国企,地方政府几乎没有国企。晚清洋务运动的不少企业延续至今已成为国企之栋梁。抗战救亡期间,国营经济被强化,政府作用空前扩张,厂矿大内迁,企业获得政府有力支持,政府势力逐渐实现渗透。战时统制经济,大后方的工矿业成为国有企业的基础,企业活动在战时迅速发展,成为近代最大的重工业企业集团。国民政府把接受的敌产归为国有,使资本国家化,进一步充实了国家资本的力量。到抗战胜利接收敌伪资产,国家资本在国内生产领域中已经占据相当优势,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基石。解放战争再次接收敌方资产,以及延安战时实施的经济配给制,成为国有经济的直接源头。龙登高表示,国有经济并不是中国的历史传统,只是救国图存的临时之举,在20世纪中期挽救民族危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国企基础。
二、国企一统的形成及计划经济下的困境
1、国企一统的形成
长期战乱,百废待兴。在这样的环境下,国民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具有强大的组织与控制力,将衰败至最低谷的国民经济振兴与复苏起来。新政权迅速恢复经济,全国范围内统合企业,整合行业,形成新格局,展现新气象。这些举措改变了各地各自为政的局面,突破了地域经营的空间限制,开展全国范围内的统筹与整合,同时公司化运作的保持释放和焕发了生机,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复苏,展现了良好的势头。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主义私股的赎买改行“定息制度”,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调配使用。至1966年9月,定息年限期满,公私合营企业最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我国学习苏联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全面学习苏联经验,大量苏联专家来华援助新中国各项事业的开展,其影响全面而深刻,不仅从技术、管理、工程等微观层面传递苏联较先进的经验与技术,而且对计划经济的行业体制建立等宏观层面以及人才培养等长期层面都进行了具体指导。
2、计划经济的逻辑困境
龙登高指出计划经济本身就存在不可克服的逻辑困境。按身份与等级分配资源,包括等级分配、对人口和劳动力的严格管制、凭票供应和由出身和职位决定资源配置的优先顺序,使得社会的信任不复存在。只有单位信用,而个人信用体系缺失、公司的信用体系不健全。条块分割,即政府通过计划的方式控制与配置资源,这样看似完整的经济体,在条块分割之下支离破碎,既阻挡了生产要素与资源的流动,也扼杀了竞争。而价格由政府确定,不能反映真实的资源稀缺程度,信号失真乃至消失,这导致价格信号失去作用,生产要素的流动与配置无法根据价格信号流向效率最高的领域和企业龙登高指出,计划经济必然导致我国与国际社会缺乏交流,闭门造车从而导致技术进步与国际水平渐行渐远。
三、国企改革与脱困
1、计划经济下国企绩效与国企症结
计划经济下,铁路、钢铁、港口等各行业效率低下。由各级行政机关按照中央制定的各种指令性经济计划,依靠纵向的行政化分配体制,自上而下地实现资源的配置,企业既不能自主经营,也不需要自负盈亏,其生产数量、生产品种、价格以及企业的生产要素供给与生产成果的销售都处于政府计划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机构的控制之下。龙登高指出,这样事无巨细都需要服从上级安排的体制,扼杀了企业获取资源、组织生产以及提高效率的创造力、自主权和积极性,微观主体缺乏市场激励机制与自主决策权,完全听命于政府安排,这是计划经济不可克服的痼疾。
2、国企改革探索
国企由计划经济下政府体系中的生产经营单位经过四个阶段的探索逐渐发展为今天的格局,从1980年代前期拨乱反正之下的整顿,到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初期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阶段,到1992年之后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渐建立,再到21世纪加入WTO之后的现代公司治理,市场经济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央放权给地方,政府放权给市场和企业,市场机制的逐渐建立与完善,要素的市场化等等,是我国国企改革中不断探索的领域。
龙登高教授在演讲中
四、新世纪超预期高增长及其引发的认识误区
超出预期的的增长与变化,如水运建设的跨越式发展等等,这些急剧的变化引发种种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清醒的认识并不容易,被冲昏头脑从而引发认识误区。在这样的超预期增长与变化之下,龙登高进行了几个方面的探讨,包括:
1)以世纪之交国企数据与状况分析现代国有企业;
2)由不自信转向自我膨胀与盲目自信;
3)忧虑全球化风险的经济民族主义;
4)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出来的,还是市场力量创造出来的。
五、历经锤炼,厚积薄发:国企全球竞争力的根
市场经济体系营造制度环境市场化,现代公司治理激活创新主体公司化,开放与国际竞争的千锤百炼,国企焕发生机。龙登高表示,这些发展经历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启示,市场化、公司化、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正本清源,进一步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应该坚持市场经济改革发展方向不动摇。同时面对国际贸易摩擦与科技摩擦,我们不能夸大全球化的风险而否认开放与企业国际化发展,应该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深度释放开放市场与全球化带来的红利。国企改革历经曲折与试错,但大方向是正确的,成效是显著的,其根本动力在于公司治理机制所带来的激励与约束。他指出,未来我们要实现的是从跟随到领先,从前是相对低成本的跟随,之后我们将要走的是没有人走过的前面的路,这条路充满不确定性,披荆斩棘,需要我们不断试错创新,而这些的关键在于坚实的基础科学支撑。
六、理论拓展与创新
作为公众公司的国有企业它的约束条件是什么,其边界何在?龙登高指出,国企发展的趋势是从政府直接经营的国营企业,到市场化的国有企业,进而到国有资本。政府将日益脱离对微观主体的直接控制与干预,但其收益可能反而增加,并且政府的负担得以大大减轻。对于国企改革,他表示剩余控制权的配置是关键,释放国企所稀缺的企业家精神是难点。国企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包括国企组织力、大型基建类国企的特定适应性以及政府的支持等。这些特点与优势的每一个方面几乎都存在与之相对的不足或劣势,甚至有其“先天性”缺陷,如制度规范、组织严密的同时可能经营不够灵活,对市场变化反应不够敏捷,以及企业家精神的抑制等等。国资如何实现市场化的效果,国企的效率如何提升,凡此都是我们仍需探索的议题。
讲座结束后,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副院长张亚光长聘副教授对此次讲座进行了点评。他首先感谢龙老师为大家带来的精彩的讲座内容,表示龙老师一以贯之、前后相继、系统深入和全面开花的治学特点值得大家学习。同时他指出,龙老师此次讲座内容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突出,和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存在紧密联系,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此次龙老师在讲座中涉及到的胡温黄金十年,以及“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市场的关系等内容值得同学们去深挖探索。最后,周建波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供稿单位:经济史学系
供稿人:李嫣然
美编:单祎琳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