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与产业经济学系“从世界看中国40年经济起飞的原因”讲座举办
发布时间:2019-05-30
5月24日下午,由资源、环境与产业经济学系主办的讲座“从世界看中国40年经济起飞的原因”在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101会议室成功举办。此次讲座由产业经济学系教授、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刘民权主讲,产业经济学系副系主任季曦副教授主持。
讲座现场
首先,季曦指出刘民权教授一向提倡北大师生要“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要关注经济学的大问题,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经济学根本问题的研究当中。以此同时,季曦提到当前中国经济体量大、成就大,对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济成就研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随后,刘民权发言。他指出在过去40年,中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 9%左右的年均增速,取得了当今世界最辉煌的经济成就。为了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今后的发展道路,我们必须对之前取得成就的原因做出更好的认识。刘民权主要从两方面追溯其相关原因:即为什么需要从全球看中国四十年经济快速起飞的原因以及怎样从全球看中国四十年经济快速起飞的原因。通过分析近40年中国一、二、三产业就业和产值比重变化,中国城乡人口比重变化、中国的绝对贫困减贫成就、中国城乡人均收入比变化以及中国的收入分配情况变化,刘民权对于当前流行的关于中国经济快速起飞的原因进行了批判性分析,他指出从国内视角看,似乎市场化改革、产权改制和对外开放三种原因很令人信服;然而从国际视角看,有许多国家在这三分面都比我国做得更彻底,根据同样道理它们应该比我们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然而并没有。所以,虽然中国的改革开放肯定是解释其前40年经济快速起飞的重要原因,但并不是唯一原因。也许是一些重要的“必要条件”,但绝不是“充分条件”。
刘民权进一步指出以上分析的一个重要假设是,一国经济增长/发展成就的大小与其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所有制的私有化程度、对外开放的程度之间的关系都是单调递进的。然而,毕竟没有一个经济是彻底市场化的,所有制是彻底私有化的,对外开放是彻底开放的。这说明以上三种关系不大可能是单调递进的, 也许都存在着某个拐点。中国在考虑新一轮改革开放步伐时,需要考虑这些可能存在的“拐点”。
最后,刘民权就自己近十年来的研究和思索指出:就中国来说,一些可能的、突出的“其他因素”包括:1. 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与投资体制(尽管现在正遭受威胁);2 区域与全球生产链;3.(先前的)人力资本投资;4. 新ICT技术与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5. 土地制度;6. 经济规模;7. 发展型国家。他尤其重点谈到了1978年之前的人力资本投资即健康和教育投资以及公有土地制度的确立与1978年之后的经济改革是互补的。没有1978年之前所打下的坚实基础,很难想象中国经济会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以如此之高的速度持续稳定增长。
讲座结束后,刘民权与听众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互动,就听众提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当前牵动人心的中美贸易摩擦以及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起飞的政治经济学方面的成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