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日本知名制造业企业频频爆出质量方面丑闻。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企业曾凭借独特的管理方式和堪称世界第一的产品质量迅速占领了国际市场。近年来,随着中、韩等新兴制造业国家的兴起,日本产品一边要与美、德等国的产品比质量,另一边还要与新兴制造业国家的产品比价格。在这种双重挤压之下,日本制造业不断出现各种问题。
从2017年下半年至今,日本一系列知名制造业企业频频爆出造假和质量方面的丑闻。在三菱公司篡改汽车燃效数据、高田公司篡改安全气囊测试数据之后,日本神户制钢紧接着成为第三家被曝出篡改多项产品出厂数据丑闻的企业,使得此前信誉良好的“Made in Japan”在国际上遭受重创。
然而,还没有完,神户制钢硝烟未散之时,日本第二大汽车制造商日产汽车又被曝出由不具备资格的技术人员在进行车辆的最终检验,再由具备资格的技术人员在检查记录上盖章的造假丑闻。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神户制钢丑闻曝光后,由律师组成的外部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声称:神户制钢是为了保证交货时间以及在经营上过度重视收益,而出现造假。但2018年3月6日神户制钢提出的关于数据造假的最终报告显示:造假的原因在于闭锁性的公司环境使得长期以来管理层和一线员工忽视品质管理。
这次的造假虽然是在品质保证部门发生的,但实际上其他部门的员工也注意到了造假的事实,可由于纵向分割的企业结构,这些员工并没能把这个事实揭露出来。根据日本NHK电视台对于神户制钢的报道,其中的知情人透露,在公司内部根本没有让员工去指出问题的氛围。也就是说,即使别的部门的员工清楚质检部门在造假,也不可能进行举报。企业的不良氛围使得即使在同一家公司,只要不是在同一部门,就好像不是在同一个组织。由于缺乏内部监督,再加上交货时间的紧迫和对技术的过于自信,造假过程至少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没有停止过。
神户制钢的产品不仅仅是在我们熟悉的汽车行业使用,在航空航天领域也被广泛采用。因此,一旦产品出现安全问题,后果不堪设想。但神户制钢为什么胆敢长期造假呢?这还缘于日本制造行业中的“特别采用”制度。
“特别采用”是处理不合格产品的一种方法,在日本国内业界由来已久。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与合同上签约的标准不符,可以在买方的同意下交货。在这个合同安排中,如果买方同意,就不会成为品质造假的问题。但神户制钢很可能是根据以往的经验,以为即使在规格上有些许不符,也是买方可以接受的范围,长此以往,公司对于品质方面的意识就越来越淡薄。
“特别采用”之所以被认可,是因为日本制造商在设计产品过程中一般会把安全标准设定得非常高,即使有些数据不符标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不会有问题。而买方对这个商业习惯也是认可的。所以这一系列的数据造假丑闻,倒未必代表产品本质上存在质量问题,而应该说是这些企业在恶性利用这种商业习惯。
那么日产汽车的丑闻又是如何造成的呢?其主要原因在于日本企业的雇佣制度。
日产汽车中50~60岁年龄层的员工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老员工逐渐退休了,而30~40岁的正式员工录取得较少,20~30岁这一年龄段又录用了很多的非正式员工。这样的年龄层构造导致年轻员工不能得到完整的培训并完成资格考试,而日产公司又面临着降低成本的压力,迫不得已只能将最后的检查工作交给没有相应资格的员工去做。
从调查报告中可以了解到,负责一线制造工厂的管理层并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源面临着如此之大的短缺。据公司知情人士透露,从2000年以后,具有资格的质检人员的数量减少了四成,但公司每年需要完成生产率提高5%的目标。为了提高效率,就只好由一线员工去“想方设法”克服人员短缺的问题了。
众所周知,日本老龄化日益严重,生活环境也在改变,在平成年代(1989年至今)出生的年轻人,也就是85后与90后的年轻人,普遍缺乏父辈们的打拼精神。据笔者在家乡中小制造企业工作了近40年的父亲讲,近年来公司中年轻员工的流动性非常大,导致技术方面无法像他年轻时那样有效地传承下去。同时他也指出,在公司工作的几十年中,能与社长面对面的机会也是有的,但不可能与这些管理层人员产生直接交流。对于公司内部的不合理之处,他与在其他公司工作的朋友会聊,但大家只是抱怨而已,并不会把可能成为丑闻的事情拿出来分享。因为在他们那个年代,只要进了公司就要在公司一直工作到退休,不可能中途跳槽去别的企业,否则根据年功序列制度,工资就会减少很多。
在他们眼里,保住工作、养家糊口是最重要的。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的时间长短会决定你工资的多少,所以普通员工听从上司的指示去工作就好了,其他的事情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出于自身利益,他们也不会对外透露公司的负面信息。因此,特殊的日本企业文化,就导致这些造假细节成为了企业内部的不是秘密的秘密。从这个角度看,正是日本独特的雇佣制度以及公司内部的纵向关系,导致了造假事实一直没有被揭穿。
另外,在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经团联提出了“新日本式经营”,以派遣员工为主的非正式员工的人数迅速增加。迄今,非正式员工已接近全部就业者数量的40%。这些非正式员工自然不会对企业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对于企业的技术进步、产品质量和产能改善更没有什么兴趣。同时,上一世纪的熟练技术人员已经开始大量退休,这使得日本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有些捉襟见肘,像日产汽车面临的问题便是,在一线工厂工作的熟练员工已经少得不能再少。
总之,无论是神户制钢还是日产汽车,在公司治理方面都存在不小的问题。公司内部过度的纵向运行方式不仅导致了横向面的沟通不足,也影响了纵向管理本身应达到的效果;而在制造业一线中出现的人手不足问题也使得日本企业在品质管理上举步维艰。这不仅是神户制钢和日产汽车面临的困难,也是日本所有制造业企业今后都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因此,日本企业需要重新好好认识“质量”二字对于企业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短期利益的问题,而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对策。比如,如何建立防止造假的公司管理系统,在所有企业都面临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保持Made in Japan的品质声誉;在终身雇佣制将要消失的情况下,如何才能保持员工的忠诚度以及做好技术的传承。这些问题都需要日本制造业企业采取根本性的改革举措。
(作者系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生)
(原载《第一财经日报》2018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