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1日、11月24日,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第二届政治经济学博士生论坛成功举办。该论坛旨在为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生搭建学术交流、思维碰撞、成果展示的平台,拓展知识应用,规范科研方法,增进研究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论坛共分两场举行,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政治经济学专业全体博士生全程参加了论坛,其中13位博士生在论坛上做了学术汇报,来自校内外的评审专家就汇报内容的学术规范性和创新性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为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有关规定,保证学术交流的高效畅通,本次论坛采取了视频会议的形式。
第一场论坛在11月21日上午举行,山西大学校长黄桂田,中国人民大学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教授、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梓材讲席教授邱海平,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副院长、经济学系主任张辉,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教授方敏,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长聘副教授刘冲担任评审专家。论坛由张辉主持,政治经济学专业的6名博士生做了学术汇报。
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第二届政治经济学博士生论坛全景(第一场)
2019级博士生王紫莹的研究以“机器人应用、效率异质性和技能劳动力就业”为题,发现机器人应用在总体和平均意义上有利于提升就业水平,但是对不同技能劳动力具有非对称影响:机器人渗透率的提高会显著增加低技能劳动者就业,同时会减少高技能劳动的雇佣需求。异质性分析发现,处于最低工资标准、失业率较高地区以及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的企业,自动化的就业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机器人应用通过前沿技术效率与相对前沿技术效率的相对大小对技能劳动力就业产生进一步的非对称影响。
2019级博士生谢婷婷以“环境质量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基于人力资本的视角”为题进行学术报告。她考察了城市空气污染通过影响城市人力资本结构进而影响中国城市长期发展格局。环境质量日益成为影响城市品质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采用2000年以来的中国人口普查、夜间灯光和大气污染卫星遥感等数据,实证考察了空气污染引致人力资本选择性流动带来的城市长期经济增长效应,为环境规制—环境质量—经济增长的关系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中国城市兴衰格局提供了一个基于环境的解释视角。
2019级博士生张丰以“经济新动能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测度研究”为题进行学术报告。研究基于理论模型将经济新动能分解为投入要素产出增长率、最终消费、要素结构、产业结构变化和增长异质性五个方面,并从这五个方面出发构建了经济新动能测度指标体系,依据该指标体系编制经济新动能发展指数,并探究经济新动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和影响机制。将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之后,研究发现经济新动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先高后低再高的非线性效应,且主要是通过影响纯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这两条路径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2019级博士生金廷河以“收入分配的研究——基于韩国2018年最低工资上涨对就业的影响”为题进行学术报告。她从韩国2018年最低工资同比上涨16.4%的事实出发,评估了其对就业的影响,分析了同时期扩大实行收入所得税抵免政策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低工资的急剧上涨会导致就业恶化,特别是青年就业率减少,但没有证据表明与收入所得税抵免政策的相互作用导致就业进一步萎缩或有所改善。
2018级博士生张明哲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直接投资效率的比较研究”为题进行学术报告。他系统梳理了有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扩展了理论模型,结合东道国区位因素和制度因素实证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不同区域的技术溢出效应,并分析了存在异质性差异的原因。
第二场论坛在11月24日上午举行,山西大学校长黄桂田,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曦辉,中国人民大学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教授、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梓材讲席教授邱海平,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副院长、经济学系主任张辉,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教授方敏,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副教授郭研担任评审专家。论坛由张辉主持,政治经济学专业的7名博士生做了学术汇报。
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第二届政治经济学博士生论坛全景(第二场)
2017级博士生刘朝煜以“制造业集群,技术冲击与产业基础能力”为题进行学术报告。他尝试在新凯恩斯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可数无限状态马尔可夫过程外生技术冲击,探讨先进产业对我国制造业实际生产的潜在影响。研究发现:在单期技术冲击条件下,制造业集群对于外生技术冲击的风险抵御能力与集群内先进产业厂商比例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先进产业对制造业集群产业基础能力的“保护”效应在技术冲击不确定性扩大的情形下更显著;在多期技术冲击背景下,制造业集群产出的标准差随集群发展和先进产业厂商比例提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形变动趋势。
2017级博士生吴唱唱以“进口竞争对本土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供给、需求双视角的机制研究”为题进行学术报告。她利用Bartik工具变量方法构建地区层面进口竞争指标,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视角理论分析并实证考察了地区进口竞争对当地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在供给层面,进口竞争可以通过提高地区人力资本积累和地区劳动力要素成本激励企业增加创新投入,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产出;需求侧方面,随着地区进口竞争的提高,地区市场的消费规模和消费结构会随之扩大和改善,消费规模的扩大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有效的市场补偿,而消费结构的升级则进一步强化了企业的创新意愿。
2017级博士生张芯悦以“城市政策包容性与人口流动”为题进行学术报告。她根据非户籍人口、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户口、流动人口五个关键词在北大法宝法律数据库中筛选和整理了2000-2019年涉及流动人口的法规规章并进行赋值,得到2000-2019年4个直辖市、332个地市、自治州的城市政策包容性得分。研究发现:一是在时间维度上,城市政策包容性时有回落,但仍以机械增长为主;空间维度上,城市政策包容性呈现出二线城市不断增强、一线城市逐渐收紧的趋势。二是城市政策包容性会导致流动人口向包容度高的地区流动,但地区经济发展依旧是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包容性对流动人口流入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的增强而削弱。三是不同等级的城市存在很强的异质性,城市规模会加强包容性和经济增长间的负向关系。
2018级博士生方达以“土地制度、农业生产组织与地租调节”为题进行学术报告。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范式,构建“生产方式——协调机制——调节模式”的农业地租理论逻辑,分析了中国农业生产组织变革与农业地租调节变化之间的关联。中国农业生产在积累体制、作用机制和调节模式的发展中呈现出三个明显的特征:积累体制层面,坚持以实现全体人民的利益为制度设计主线,发展完善土地公有制解决社会发展的矛盾问题;作用机制层面,积极促进农业土地各项功能的发挥,反映社会积累在产业与城乡层面的需要;调节模式层面,不断调节不同类型地租的分配模式,对多种经济成分的包容性不断加深。
2018级博士生王蓉以“技能异质型劳动力选择性集聚的学习交流效应与地区生产效率”为题进行学术报告。她基于中国的劳动力技能结构分布在地区间存在分化趋势的现象,构建了关联高技能劳动力集聚势能(APE)指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考察了由劳动力选择性集聚带来的学习交流效应对当地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关联高技能劳动力集聚势能增大带来的学习交流机会的提升通过促进企业的创新行为显著地促进地区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其中由移民高技能劳动力集聚带来的贡献不断凸显。关联高技能劳动力集聚势能对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较大的经济区域内均显著存在,但随着经济区域的扩大逐渐减小。
2018级博士生吴尚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历史源流、经济逻辑与构建策略”为题进行学术报告。她阐释了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历史关联性与逻辑必然性。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是畅通国内大循环,这需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打通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之间的堵点,以强大生产能力支撑国内巨大市场需求,以国内巨大市场体量反哺生产转型升级。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可行路径与机制是:凭借国内完备的生产体系,分享成熟的基础设施技术,与资源丰富但工业化落后的发展中经济体形成优势互补。依托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吸引发达经济体在我国市场中进行“逆向创新”,激发企业的学习效应与竞争效应。
2018级博士生赵华熹以“‘新帝国主义’与当前‘逆全球化’的内在逻辑——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为题进行学术报告。伴随着20世纪70年代之后资本主义全球化进入“新帝国主义”发展阶段,发达国家的垄断资本一方面通过跨国劳动套利从发展中国家攫取剩余价值,另一方面在发达国家内部通过去工会化和劳动方式的调整强化对工人的控制。这种劳资关系的不平衡所导致的收入差距扩大是激发当前“民众反全球化”运动的主要因素。伴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发达国家赖以攫取剩余价值的垄断地位受到挑战,故其采取保护主义政策来维持这一垄断地位,形成了“发达国家政府主导的逆全球化”。可预期这两类逆全球化会长期充斥于“新帝国主义”阶段。
经两场热烈的学术汇报与交流,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第二届政治经济学博士生论坛圆满落幕。与会专家高度认可举办博士生论坛的重要意义,参会学生纷纷表示十分珍惜本次成果展示的宝贵机会,并从中交流探讨中深受启发。今后,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将继续组织丰富、开放的博士生论坛,不断促进协同研究与学术创新。
供稿单位:经济学系
供稿人:吴尚
美编:初夏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