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概况 | 理事会员单位 | 下载专区 |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 风保学社   
勇气、眼光与担当 | 于小东教授在北大经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孙祁祥教授荣休仪式上的致辞

  

  各位老师、同学们,各位嘉宾,下午好!

  很高兴能回到风保系和大家相聚,特别是有机会在孙祁祥老师荣休仪式上发言,内心非常激动。与孙老师共事多年,特别是建系之初,就在孙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工作,对孙老师很多方面都非常钦佩。时间很宝贵,我想就结合风保系的发展讲三点感受:

  1. 佩服孙老师的勇气、能力和担当,从无到有创建北大保险系。

  在组建保险系时,孙老师其实也是一个刚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可以想象承担起这个重任,需要相当的勇气。

  回想起来,建系之初真是一无所有。一是没有学科设置方案;二是没有自己的教材;三是没有人。当时院里临时从经济系抽调了三位老师,除了孙老师之外,就是我和年逾六十的徐淑娟老师。三个人都没有教过保险。当时的境况可以说连沙家浜里的胡传魁都不如,好歹他的队伍开张时还有十几个人马、七八条枪。

  当然,院里选择孙老师,也是看上了她的能力。回头看来,这一选择是很英明的。事实上她很快就把架子搭起来了,而且做得有声有色。

  孙老师先是在林肯金融集团的支持下,到美国学习了一年,把西方国家保险发展的先进理念带回,使得北大风保系一开始就站在比较高的起点上,具有国际视野。

  大家都知道,九十年代初,在金融领域银行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证券业也随着股票发行和上交所和深交所的成立开始成为热点,比较而言保险业无论在保费规模还是保险公司数量上都还处于非常初级的起步阶段,在社会上人们知之甚少。但外国保险公司有很强的嗅觉,意识到中国是一个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而对外资保险进入中国,国内保险界则普遍心存疑虑,担心一旦国外保险巨头与稚嫩的中国保险公司同台竞争,会不会出现“狼入羊群”的结果。1992年友邦上海分公司获批成立,向外界释放了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信号,但对绝大多数外资保险公司而言,进入中国市场的难度仍然很大,于是他们就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支持教育就成为一条重要途径。最早跟院里接触的是美国一家叫做安泰(Aetna)的保险公司,他们和经院一起在广西搞保险培训班,并资助一名青年教师到美国进修。但这项合作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能够进行下去,那位老师出国后也没有再回来。直到1993年,林肯金融集团找上门来,促使院里下了组建保险系的决心,孙老师走的就是林肯的项目。北大保险系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

  当时出国的机会非常难得,年轻老师出国后留在国外读书超期不归的现象也很常见。大家都知道孙老师性格外向活跃,估计能很快适应国外的学习生活,系里也有人议论,不知她这一去还能不能按期归国。一年之后,孙老师学完就马上回来了。

  保险系成立后第一届本科生是1994年入校的。因为前两年是经济学的基础课,保险专业课要大三才上,这给我们留出了两年的缓冲期。孙老师回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始保险学教材的写作,1996年她撰写的《保险学》一书正式出版,使得北大保险系有了第一本自己的教材。后来该教材多次再版,并获得了教育部推荐优秀教材等许多荣誉。

  与此同时,她还重点抓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记得我当时作为Fulbright访问学者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做证券市场方面的研究。有一天我在Computer lab里看到孙老师从国内发来一封英文邮件,那时候电脑还都是Dos系统,电子邮件在国内也还没有普及,接到大洋彼岸孙老师的邮件,让我感觉既亲切又有些意外。孙老师说系里打算安排我讲授财产和责任保险,要我尽量在美国听一门这方面的课程。接到这个任务以后,我马上去找负责我的教授,出乎意料地得知哥大商学院竟然没有保险方面的课程。这让我非常着急。好在打听到纽约有一家Insurance College,于是便找上门去。在说明来意聊了一会儿之后,对方忽然拿出一个小的brochure,指着上面一个名字问我是否听说过。我接过来一看,竟然是孙老师的名字!当时感觉特别自豪,没想到北大保险系刚成立,孙老师就已经把影响打到了国外!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我回国之后,最初也是孙老师将她搜集的几本财险方面的教材送给我,才使我很快将这门课开起来。

  后来还听说,因为国内保险人才奇缺,孙老师回国后猎头公司找上门高薪聘请,被她毫不犹豫拒绝的故事,这和按期归国一样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孙老师是一个特别重承诺的人。应该说,风保系从无到有,到如今成为中国保险学界有这么大影响的一个系,离不开孙老师的勇气、能力和担当。

  2. 佩服孙老师的眼光,为北大风保系精准定位,创造了一个综合性大学风保系成功发展的典型案例。

  保险是一个实务性很强的专业,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试在保险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国内最早创立保险系的多为财经院校,甚至国外许多综合性大学也不包括保险专业的主要原因。那么,如何在北大这样一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建好保险学系呢?在这方面,我特别佩服孙老师的眼光,为北大保险系精准定位,发挥优势,做出特色。

  我感觉,比较而言,北大风保系有两个最为突出的特点:

  (1)站位高,注重宏观视角的政策研究和整个保险市场发展的战略研究。

  北大风保系的建立与发展与中国保险市场的高速发展几乎同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政策层面和战略层面的问题需要解决。孙老师敏感地把握住这个机会,把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与保险业的政策制定和发展战略规划等重大问题结合起来,这也体现了北大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所在。

  回想在保险系时,系里承担了一系列课题,都集中体现了这一点。如与保监会一同研究和起草中国保险业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2001-2005);再比如,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制度变迁中的中国保险业”,还有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规划”的课题 “系统性金融风险与国家经济安全”等等,都是从政策和战略层面的大视野出发进行的研究。

  (2)特别注重保险研究的国际化。

  孙老师本人是中国保险学界在国际领域最为活跃的学者,得到国外保险界的高度认可。由于她多年来与国外保险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使得我们有条件邀请到国际上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和业界高管来举办讲座,甚至成为我们的顾问和研究员,使风保系成为国际交往最多的系,使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从入系开始就具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

  不仅如此,孙老师还为风保系的师生创造走出去的机会。还记得,孙老师带领风保系整个团队去美国盐湖城参加美国风险与保险学会(ARIA)的年会,这在国内高校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再比如,就我自己而言,孙老师派我去香港的平量行保险公估公司实习,还派我去韩国参加车险方面的国际研讨会,使我深受启发,丰富了教学研究的内容。其他老师也是同样。孙老师还为我们的学生创造了到美国、台湾等地交流的机会。

  总之,以保险系的国际化程度而论,北大风保系在国内保险学界处于领先水平是毋庸置疑的。

  3. 佩服孙老师独特的个人魅力和领导能力,带出了一个优秀的团队。

  孙老师一直强调“优秀是一种习惯”。她是一个对自己和对他人都要求很严格的人,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在孙老师的感染下,风保系这个团队形成了许多优秀的品质,个人感受最突出的有三点:团结紧密、责任心强和坚持不懈。至今记得在保险系,每次搞大的活动,都是群策群力,往往是第二天开大会,头一天晚上孙老师还带领大家在会场认真地查看每一个环节甚至每一张桌牌的摆放;会议之后进行总结,会为一点点微小的疏忽而遗憾,更多地是为取得的成功而共同欣喜;在风保系,每一个老师都有很强的责任心,无论是做课题还是带学生,抑或是安排实习和负责保险时评文章的征集与写作,只要是答应的事情都会尽量做到尽善尽美,类似不及时回邮件这样的事情在风保系是绝不会发生的;在风保系,工作之余同事之间都是亲密的朋友,聚在一起气氛总是特别融洽,常常整个系一起出去唱歌,感觉是一个特别阳光、自信和团结的大家庭;在风保系,只要下决心开始做一件事情,就会持续坚持下去,绝不会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像赛瑟论坛、双周讨论会、保险时评等等都是一做多年并成为品牌……在保险系工作的十年,我从孙老师和保险系这个团队的每一位同事身上学到很多,我后来从事《经济科学》的管理和编辑工作也从中受益良多,对此我心存感激。

  孙老师令人钦佩的方面还有很多。已经占了大家不少时间,我想就讲这么三点。最后想说,今天是孙老师荣休的日子,祝愿孙老师以后天天过得开心自在。我感觉学者的荣休与官员退休不同,官员是从一个位置上退下来,而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没有一个特殊的节点,因此,荣休之后,相信孙老师在保险学界仍然会一如既往地发挥重要的影响。当然,荣休也还是会带来一些改变,最主要的是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可以有选择地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孙老师不是一个只会工作的人,她在文艺、体育方面也有很多突出的才能。就我个人而言,特别喜欢看孙老师的散文随笔,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能看到孙老师更多这方面的优秀作品。

  今天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于小东

友情链接   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  |  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
版权所有: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地址: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343室(100871)    电话:(8610)6276-7308    理事会员专线:(8610)6417-8390    传真:(8610)6276-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