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
2017年12月1日上午,第127次北大赛瑟(CCISSR)双周讨论会在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302会议室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李珍教授以“老年收入保障制度的困境与展望”为题,与听众分享了其对于我国老年收入保障制度相关问题的观点。讨论会由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主任朱南军博士主持。中心部分理事会成员、中心研究员代表、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部分师生参加了本次讨论会。
首先,李珍教授介绍了中国养老金体系的特点及问题。她指出我国的养老金体系有四个特点:首先,从五支柱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养老金体系缺少第零支柱和第四支柱;其次,虽然我国设立了多层次的城镇职工养老金体系,但实际上这一体系高度依赖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发展不足,而养老储蓄更只是停留在概念上;再次,基本养老保险是社会养老保险和个人账户的混合制度,强制个人账户的设置不但无法实现公平性并且造成社会福利净损失;最后,城乡居民养老金来源单一且水平低下,其本质是“政府津贴+个人账户”,不具有社会保险的特征。
(图一:李珍教授演讲中)
接着,李珍教授从公平、效率和可持续性三个角度对我国职工养老保险进行分析。从公平的角度来说,我国职工养老保险存在参与权不公平的问题,仍然有30%左右的城镇就业人员没有参保。同时,制度还存在负担不公平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在一个制度下设置了他雇佣和自雇佣两种费率;从效率的角度来说,我国职工养老保险没有配置效率,混合账户中的个人账户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此外还存在X效率损失的问题;从可持续性的角度来说,我国存在企业和个人费率居高不下导致的做低费基和弃保行为愈演愈烈等一系列问题,财务状况持续恶化。
最后,李珍教授提出能够更兼顾公平、效率及可持续性的“五支柱方案”并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职工保险保职工的目的;二是建立与非正规就业相适应的国民养老保险,解决参与权不公平的问题;三是分离居民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基础养老金回归政府津贴的零支柱,解决个人账户效率损失及居民保险与职工保险之间的攀比引起的政治问题;四是采用财政政策鼓励全民设置自愿性养老储蓄账户;五是挖掘老年人人力资源,增加收入,并鼓励家庭的养老作用。
会后,主讲嘉宾还与听众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和讨论。
(图二:会场全景)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吕有吉 供稿/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