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凡(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全球信用风险管理部分析师)
2015年5月16日晚上,第3次保险专硕讲座在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理科教学楼209举行。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全球信用风险管理部分析师吴越凡以“企业信用风险评级方法”为题向听众介绍了企业信用风险评级的具体流程与方法。讲座由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主任刘新立老师主持。
吴越凡首先通过介绍银行的业务和产品来引出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即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本次讲座将主要从“银行大型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的角度来展开。吴越凡指出,信用风险的产生的原因分为两种:1、企业没有能力偿还贷款;2、企业不愿意偿还贷款,由此,信用风险评估中必不可少的四个重要指标就是: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信用敞口和期望损失。
(图一:吴越凡分析师演讲中)
接下来吴越凡介绍了实务中信用风险评估的详细流程:1、初始评估(Initial Assessment)。在初始评估的过程中,分析师需要考虑借款人的还款来源和借款人现有的负债水平,同时还需要综合分析借款人所在的行业环境、借款人的商业模式、财务状况和管理水平等因素。他以中石油为例,借助“波特五力”模型来讲解如何具体分析一个借款人的商业竞争环境;然后从财务报表的角度来分析借款人的商业模式和财务状况。最后分析师可以通过尽职调查来考察借款人的管理能力。2、借款人评级(Obligor Grade)。吴越凡指出,在这个阶段,分析师需要考虑母公司或政府对于子公司(借款人)的支持程度,支持程度的评估可以从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联系和子公司对于母公司的重要性两个方面入手。3、借款人违约评级(Default Grade)。吴越凡指出,在违约评级的过程中,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是否存在母公司出具的担保(Guarantee)或者安慰函(Letter of Comfort),因为在担保的情况下,子公司的违约概率等于母公司(担保人)违约的概率,而对于安慰函而言,其不具有法律效应,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母公司对于子公司贷款的支持程度,在具体评级过程中,可以在母公司(担保人)的OG基础上视安慰函的语气下降2-3个评级;同时,吴师兄还分析了不同主体的担保(如母公司和第三方)对于借款人的违约概率的影响的异同。4、违约损失(Loss Given Default)评估。这个阶段的分析需要考虑Collateral、 Subordination Risk和Country of Asset等因素。5,信用评级的最后阶段就是根据Default Grade和Loss Given Default的结果查表得出借款人的最终信用评级(Facility Grade)。
接下来,吴越凡与听众分享了一些个人的经验,包括信用风险评级过程中最困难的部分、信用分析师应该更激进还是更保守、一名优秀的信用风险分析师应该具备的技能和素质。同学们都受益匪浅。
报告之后,吴越凡还和与会师生就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与讨论。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顾敦辉 供稿)